他每说一句,底下就有人默默点头。这个班的火力配置,已经远超当时八路军甚至**的主力部队。
“步兵排,49人!下辖3个步兵班,共30人;外加一个火力班,14人,配2挺轻机枪、2门60mm迫击炮、2支冲锋枪、6支步枪;排长、副排长各1人,配冲锋枪和驳壳枪;传令兵3人,配步枪。”
听到这里,二旅旅长长孔名臣忍不住和旁边的政委马玉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一个排就有两门迫击炮!这简直是以前不敢想的事情。
宋兴华继续构建他的蓝图:“步兵连,197人!下辖3个步兵排,共147人;一个火力支援排,30人,配2挺重机枪、4门82mm迫击炮、8支冲锋枪、1辆卡车、8匹骡马;连部10人;弹药班10人,配冲锋枪2支、步枪8支,骡马4匹。”
他环视众人,总结道:“这样配置下来,咱们一个步兵连,就拥有98支步枪,40支冲锋枪,15挺轻机枪,2挺重机枪,6门60mm迫击炮,4门82mm迫击炮,还有卡车和骡马保障机动和后勤。”
他让众人消化了一会儿,然后解释道:“这样的火力配置,可以实现无缝衔接的火力覆盖:步兵班负责0到500米,排火力班覆盖500到1800米,连火力排则能打击1000到3000米内的目标。而且,排、连两级都具备了独立拔除敌人火力点的能力。配备卡车和骡马,能极大减轻战士们的行军负担,保持战斗力。”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能听到粗重的呼吸声。几位旅长,如王振国、孔捷、丁伟等人,听得眼睛发直,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一个连就有15挺轻机枪、2挺重机枪和10门迫击炮!这火力密度,别说鬼子的小队、中队,就是碰上大队也敢硬碰硬!那40支冲锋枪,更是近战的利器!这配置,**最精锐的德械师巅峰时期也比不上啊!
“同意!坚决支持司令的决定!”李云龙第一个吼了出来。
“没异议!”
“早就该这么干了!”
众人纷纷表态,情绪高涨。
王信庭政委和熊德诚参谋长相视一笑,他们也对这个方案极为满意。王政委开口道:“司令的这个编制方案,充分考虑了我军未来的作战需求,火力强大,结构合理,我完全同意。”
熊参谋长也补充道:“后勤压力可能会大一些,但为了战斗力,值得!我们后勤部门会全力保障。”
“好!”宋兴华满意地点点头,“既然都没异议,那就这么定了!以后二纵所有部队,班排连三级,就按这个标准来!”
解决了基础单元的问题,宋兴华抛出了更重磅的内容——旅级整编方案。
“接下来,是旅的整编。我设计了两种模式,大家听听看,结合各自的情况和未来作战任务考虑。”宋兴华示意大家安静。
“第一种,三团制步兵旅。”他详细阐述道,“旅下辖三个丙种团。团下面不设营,直辖4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8挺M2HB重机枪,130人),1个火力连(下辖一个120mm迫击炮排,6门炮,55人;一个反坦克炮排,4门炮,60人;连部5人),1个辎重连128人,1个警卫排49人,团部120人。一个团满编1335人。”
“旅直属部队包括:1个75mm榴弹炮营,12门炮,200人;1个105mm榴弹炮营,12门炮,400人;1个高射机枪营,12挺M2HB,150人;工兵营250人;辎重营600人;警卫连197人;旅部150人。旅直属单位合计1947人。全旅总兵力5952人。”
他略停了停,让众人计算火力:“不算轻武器,光重武器,这样一个旅就拥有:36挺M2HB高射机枪、18门120mm迫击炮、12门反坦克炮、12门75mm榴弹炮、12门105mm榴弹炮,加上各团连属的24门60mm迫击炮、16门82mm迫击炮,总计各口径火炮达到94门!大口径机枪36挺!”
台下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这火力,都快赶上一个传统杂牌军了!攻坚、防守、防空,样样俱全!
“第二种模式,”宋兴华的声音再次响起,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多功能合成旅!”
这个新名词让众人一愣。
“这种旅,下面不设团,直辖3个步兵营、1个火力营、1个装甲营,以及旅部直属的后勤、通讯、侦查、工兵、运输、卫生等连队,约800人。”
他接着拆解:
“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按新标准,591人),1个机枪连(6挺M2HB,120人),1个迫击炮连(6门82mm迫击炮,120人),保障排60人,营部60人。一个营951人,三个营共2853人。”
“火力营,下辖1个75mm榴弹炮连(8门炮,200人),1个105mm榴弹炮连(6门炮,180人),1个120mm迫击炮连(8门炮,160人),1个反坦克炮连(8门炮,160人),1个高射机枪连(12挺机枪,180人),保障连140人,营部60人。全营1080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