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外卖疑云与剑鸣警兆
李明远从一阵熟悉的、混合着汽车尾气和早点摊油烟味的空气中惊醒。这不是明朝客栈里檀香与尘土的气息,而是二十一世纪城市清晨特有的“提神醒脑”剂。他躺在临时租住的公寓沙发上,身上还穿着那件因为连夜研究现代地图而皱巴巴的T恤。窗外,城市的喧嚣已然复苏,楼上装修的电钻声准时响起,如同进攻的号角。
仅仅回归三天,穿越时空带来的眩晕感尚未完全消退。他们四人——曾经的明朝游侠李明远、力士赵大牛、机巧百出的王薇薇以及博闻强识的陈小睿,此刻正面临着比对付东厂番子更棘手的挑战:如何在没有路引(身份证)、不懂扫码支付、看见汽车总要下意识躲闪的状态下,在现代社会隐藏下来,并守护好他们带回的那柄关乎重大的碧云剑。
碧云剑此刻正静静地躺在客厅角落的一个黑色吉他包里,这是王薇薇想出的“大隐隐于市”的妙招——一柄可能引发考古界地震、让走私犯疯狂的明代古剑,伪装成摇滚青年的乐器,再合适不过。剑身冰凉,但李明远指尖触碰剑鞘时,总能感到一丝微不可察的温热与轻颤,仿佛它与这个时代产生了某种奇异的共鸣。
“老大,看新闻!”陈小睿捧着平板电脑,眉头紧锁地凑过来。屏幕上,一条本地快讯滚动播放:“昨夜我市多家博物馆红外报警系统遭不明信号干扰,专家疑为新型无人机信号屏蔽器测试所致……”配图是模糊的监控截图,一个难以辨识的黑影掠过博物馆穹顶。
“又是他们?”李明远沉声问。回归第一天,他们就在网上检索到关于一个活跃的国际文物走私集团“暗影画廊”的信息,其行事风格诡谲,专门瞄准高价值、易运输的中国古物。碧云剑回归时引发的微弱时空扰动,似乎已被这个嗅觉灵敏的集团捕捉到。
赵大牛一手抓着一个肉包子,一手比划着:“怕他个鸟!来一个俺捶一个!就是这劳什子‘电钻’,整天响得俺心烦!”他对着天花板挥舞着拳头,对现代装修工艺表达了最直白的抗议。
王薇薇从厨房走出来,手里晃着她的智能手机——这件“仙界法宝”如今是她获取信息和“施法”的主要工具。“同志们,内部混乱稍后协调。外部威胁已确认升级。我刚刚在几个加密的暗网频道潜水,发现有人在高价悬赏‘明中期特异金属振动波器物’,描述的特征……和我们的碧云剑很像。悬赏人代号‘收藏家’,估计就是‘暗影画廊’的头目。”
气氛瞬间凝重。吉他包里的碧云剑似乎感应到话题围绕它展开,那丝温热感更明显了些。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尖锐的电子音让四个来自明朝的灵魂同时一激灵。赵大牛条件反射地抄起了墙角的拖把,摆出夜战八方式的起手。李明远迅速将吉他包塞到沙发底下,对王薇薇使了个眼色。
王薇薇深吸一口气,走到门后,透过猫眼向外望去。只见一个穿着黄色马甲、头戴兔耳朵头盔的年轻人站在门外,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
“谁?”王薇薇尽量让声音听起来正常。
“外卖!您点的‘汴梁一绝’灌汤包和胡辣汤!”门外传来年轻而急促的回应。
外卖?四人面面相觑。他们谁也没点过。经济拮据,他们这几天的伙食主要靠陈小睿用剩下的一点碎银子在网上古玩店“钓鱼”换来的少量现金,以及赵大牛对楼下包子铺的频繁光顾支撑。
“我们没点。”李明远走到门边,压低声音说。
“地址没错啊,A座1804,王女士,尾号1314。”外卖小哥的声音带着困惑和一丝不耐烦,“钱已经在线付过了。”
在线支付?他们四人连银行卡都还没办利索。王薇薇心头警铃大作,这太反常了。她快速在手机上搜索这家“汴梁一绝”,发现是一家主打“复古宋明风味”的新店,开业还不到一周,就在他们回归之后。店名和菜品,都带着一种刻意的、指向他们时代的巧合。
“是不是搞错了……”王薇薇试图搪塞。
“小姐,我还有很多单要送呢,您行行好,确认一下?要不我给您放门口?”外卖小哥的语气带着央求。
李明远眼神锐利,他示意王薇薇稍安勿躁,然后对赵大牛打了个手势。赵大牛会意,蹑手蹑脚地走到阳台,向下观望。李明远自己则贴近门缝,仔细嗅了嗅。除了食物香气,似乎还有一丝极淡的、不属于食物的化学制剂气味,很微弱,但他当年在锦衣卫的刑案卷宗里闻到过类似记载——某种用于追踪的秘药。
“放下吧,谢谢。”李明远沉声道。
门外传来塑料袋落地的声音,接着是脚步声快速离去。
赵大牛从阳台返回,低声道:“楼下有辆没熄火的黑色轿车,车里有人一直往上看。”
危机感瞬间提升。这绝不是送错外卖那么简单。对方不仅知道他们的住址(他们才搬来两天!),知道王薇薇的化名,甚至用这种充满“怀旧”暗示的食物来试探,心思缜密且充满挑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