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泼洒在紫禁城巍峨的宫阙之上。飞檐斗拱在清冷月辉下勾勒出沉默而狰狞的剪影,如同蛰伏的巨兽,随时准备将闯入者吞噬。宫墙之内,巡逻侍卫的脚步声与间断的梆子声,交织成一张无形的警戒大网,压迫着每一个角落的寂静。
张一斌背贴着冰凉的汉白玉栏杆,屏住呼吸,感受着胸腔内过于剧烈的心跳。他、欧阳菲菲、陈文昌、罗子建,四人如同四滴墨汁,侥幸渗入了这帝国权力中枢的严密画卷,却随时可能被更大的力量晕染、覆盖。方才利用陈文昌堪舆之术寻得的废弃排水密道,虽暂时让他们避开了宫门守卫,但踏入这内廷区域,安保明显森严了数倍不止。
“前面就是 mapped out(标出的) 区域了,”陈文昌压低声音,手指在掌心简易勾勒的地图上一点,“根据吴老二手下零星交谈中拼凑的信息,以及宫墙外观察的‘望气’判断,碧云剑最可能被存放在前面的‘武英殿’偏殿。那里近期有东厂番子频繁出入,与宫中常规侍卫轮值规律不同。”
欧阳菲菲点了点头,清丽的面庞在月色下显得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异常坚定。“事不宜迟,我们必须趁东厂主力可能还在外城搜捕我们‘假踪迹’的空档,速战速决。”
罗子建活动了一下手腕脚踝,做了几个专业的拉伸动作,低声道:“明白。路线已记清,必要时,我可以利用那些浮雕和斗拱做支点,进行快速转移。”
四人如同暗夜中的狸猫,借着建筑的阴影,小心翼翼地向武英殿方向潜行。每一步都需耳听八方,眼观六路,躲避着不时经过的灯笼火光。皇宫的寂静,是一种富含杀机的寂静,仿佛每一根梁柱后都隐藏着窥视的眼睛。
然而,紫禁城的守卫,远比他们想象的更为精密。就在他们穿过一道月华门,踏入一片相对开阔的庭院时,异变陡生。
“咔哒”一声机括轻响,来自屋顶。并非弓弩,而是某种信号装置。
紧接着,四周骤然亮起十数盏灯笼,将庭院照得恍如白昼。脚步声密集而整齐地从四面八方涌来,瞬间堵死了所有退路。出现的并非普通侍卫,而是一群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眼神锐利如鹰隼的汉子——锦衣卫!
为首一人,身形并不算格外魁梧,但步履沉稳,气息内敛,右手随意地按在刀柄上,目光扫过四人,带着一种审视猎物的冷漠。“夜闯宫禁,形同谋逆。束手就擒,可留全尸。”
冰冷的话语,不带丝毫情绪,却比任何怒吼都更具威慑力。空气瞬间凝固,沉重的压力扑面而来。
张一斌心中猛地一沉。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他们暴露了,而且直接对上了传说中明朝的特务精英——锦衣卫。他下意识地向前踏出半步,将欧阳菲菲和陈文昌隐隐护在身后。罗子建则迅速环顾四周,寻找着可能的突破点,但锦衣卫的包围圈滴水不漏。
“看来,欧阳姑娘那封假圣旨,并没能完全引开所有的注意力。”陈文昌苦笑一声,手中已悄悄扣住了几枚用于风水定位的铜钱,聊作武器。
“废话少说!”锦衣卫头领显然没有闲聊的兴致,他猛地一挥手,“结阵!拿下!”
命令一下,周围的锦衣卫立刻动了起来。他们的动作迅捷而协调,并非一拥而上的乱战,而是瞬间结成了一个奇特的战阵。五人一组,前后交错,绣春刀同时出鞘,雪亮的刀光在灯笼映照下连成一片寒森森的光幕,如同移动的刀轮,向四人碾压而来。
刀阵甫一发动,张一斌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刀阵绝非简单的围攻,彼此间攻防一体,互补死角。一刀劈来,直取面门,另一刀已悄无声息地削向小腿,更有刀光封锁左右闪避的空间。配合之默契,攻势之凌厉,远非他们之前遭遇的任何对手可比。
“小心!这是锦衣卫的合击之术!”陈文昌疾呼,同时将手中铜钱奋力掷出,试图干扰最近一名锦衣卫的动作。然而铜钱打在对方的刀背上,只溅起几点火星,便被轻易荡开。
罗子建凭借超越时代的敏捷和攀岩技巧,在刀光中险象环生地腾挪闪避,几次想从上方或侧翼突破,都被协同的刀光逼回。欧阳菲菲不会武艺,只能紧紧跟在张一斌身后,脸色煞白,但眼神中却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张一斌成为了抵抗的核心。他将欧阳菲菲推向陈文昌和罗子建形成的三角保护区内,自己则直面最汹涌的刀锋。他深吸一口气,现代搏击术,尤其是跆拳道强调的腿法、速度和爆发力,在此刻被催鼓到极致。
“哈!”一声短促的吐气开声,张一斌侧身避开一道直劈,右腿如鞭子般抽出,一记迅猛的“横踢”扫向持刀者的手腕。那锦衣卫显然没料到对手的攻击距离如此之长,速度如此之快,手腕剧痛,绣春刀险些脱手。
但另一把刀已顺势撩向他的腰肋。张一斌反应极快,支撑脚发力,身体旋转,左腿一记“后旋踢”如同预判般迎上,“铛”的一声脆响,脚背精准地踢在刀身侧面,将这一刀荡开。巨大的反震力让他小腿一阵发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