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富的鱿鱼收获让林海看到了夜捕的潜力。
一个人干虽然收入全归自己,但实在太累,而且“海溪号”的诱鱼灯光覆盖范围有限。
如果能组织起一个小队,用更大的灯光阵列,吸引更大范围的鱼群,效率肯定会更高,也能让合作社的成员多一份收入来源。
这个想法在合作社的例行会议上提出来,立刻得到了积极响应。尤其是几个年轻力壮的社员,对晚上出海捕鱼这种带点挑战性的事情很感兴趣。
“林海哥,带我一个!我力气大,能熬夜!”阿水伯的儿子阿明第一个举手。
“我也去!晚上出海多有意思!”另一个叫小飞的年轻后生也跃跃欲试。
老根叔虽然自己不去,但也支持:“年轻人就该多闯闯,跟着林海,我们放心!”
林海选了包括阿明、小飞在内的四个手脚麻利、水性好的年轻人,组成了合作社的第一支“夜捕小队”。
他又从合作社的公账里支取了一部分资金,加上自己添了点,购买了两组功率更大的专业诱鱼灯和备用蓄电池。
第二天晚上,夜捕小队首次出征。
除了林海的“海溪号”,还额外租用了一条稍大的渔船,由经验丰富的老根叔负责开船和照看,两艘船并排停靠,灯光全部打开,顿时在海面上形成一片巨大的光亮区域,蔚为壮观。
“哇!这么亮!鱼肯定都得跑过来!”阿明兴奋地喊道。
“别光顾着看,准备好钩子和抄网,鱼来了就手脚麻利点!”林海笑着吩咐,自己也做好了准备。
强大的灯光效果立竿见影。
吸引鱼群的时间比林海独自作业时缩短了一大半,而且聚集过来的鱼群规模明显更大!
不仅有成群的鱿鱼,还有更多趋光性的鱼类,如青占鱼、小带鱼、甚至还有几条不小的马鲛鱼!
【发现大规模趋光鱼群!】
队员们顿时忙活起来,下钩的下钩,抄网的抄网,惊呼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
“我这钩上来一串!”
“快看!抄网里好多小鱼!”
“哎呦!这条马鲛鱼劲真大!”
林海一边自己操作,一边指导着队员们技巧:“抖钩要有节奏,别太猛…抄网要稳,别把鱼吓跑了…对,就这样!”
两艘船,五个人,效率远非单人可比。
冷藏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填满。
除了目标鱿鱼,那些杂七杂八的趋光鱼类数量也不少,虽然单价不高,但架不住数量多,加起来也是不小的收入。
忙碌了将近三个小时,鱼群才逐渐稀疏。
两条船上的冷藏箱都装得满满当当。
队员们虽然个个累得满头大汗,胳膊酸软,但看着如此丰硕的成果,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满足的笑容。
返航时,天色依旧漆黑,但每个人的心里都亮堂堂的。
清晨的码头更加热闹。两船满满的渔获引起了轰动。海鲜贩子们围拢过来,争相出价。
最终,鱿鱼为主的高价值渔获卖出了六千元,而那些数量庞大的杂鱼(青占鱼、小带鱼等)也卖了两千多元。总计收入八千三百元!
按照合作社的规矩,扣除租船油料和设备损耗等成本约八百元,剩下的七千五百元,林海作为组织者和船主拿四成,三千元;其余四名队员平分六成,每人一千一百二十五元;老根叔作为辅助驾驶员,也分得了两百元辛苦费。
“一晚上就赚了一千多!”阿明拿着钱,手都有些抖,这几乎抵得上他平时大半个月的收入。
小飞也激动不已:“谢谢林海哥!下次还叫我们!”
老根叔捏着两百块钱,笑得合不拢嘴:“这晚上吹吹海风也能赚钱,挺好,挺好!”
林海看着队员们兴奋的样子,心里也很高兴。自己收入三千,气运值也因此增长了不少【气运值:58/100】。
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开辟了合作社一个新的增收渠道,增强了凝聚力。
夜捕小队的成功首航,像一阵风一样传遍了白沙湾。
更多年轻社员表示想要加入。
林海计划着,以后可以轮班制度,让更多社员参与进来,共享这份夜间海洋的馈赠。
夜捕小队成功运行了两次,每次都有五六千元的净收入,参与社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合作社的集体资金和林海个人的小金库都稳步增长。气运值也涨到了【65/100】。
这天白天,林海没有安排夜捕,而是带着两个新加入合作社、对深海捕捞感兴趣的年轻社员,阿亮和小斌,开着“海溪号”进行日常捕捞,顺便教他们如何使用新声纳识别鱼群和海底地形。
“看这里,颜色深的地方就是沟,浅的是礁石,这些一闪一闪的小点,可能就是鱼群。”林海指着声纳屏幕耐心讲解。
阿亮和小斌看得目不转睛,连连点头:“这玩意真神了,比俺们以前凭经验瞎摸强多了!”
根据声纳指引,他们在一处三十米深的礁石区下网,收获不错,捞上来几十斤各种礁石鱼,还有几只螃蟹,估计能卖个两千多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