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秋与妮娜各自负责的收购项目均遇到了阻碍。
令何雨柱意外的是,妮娜选择了难度较高的英特尔公司,而瑞秋则瞄准了施乐公司。
英特尔由诺伊斯和摩尔共同创立,至今不到十年。
对于诺伊斯,何雨柱并不熟悉,但摩尔的名字他有所耳闻。
摩尔提出过一个着名理论,被称为“摩尔定律”,即未来十年内,先进微处理器中元器件的数量每年将翻一番。
这一定理原本被认为准确无误,误差极小,然而何雨柱的穿越,可能使摩尔定律在未来不再成立。
581 何雨柱展开行动
妮娜前往英特尔公司,获得了总裁诺伊斯的亲自接待。
随着牵牛星二代电脑的成功,牵牛星公司在业内声名显赫,英特尔对其代表自然十分重视。
然而,当妮娜提出何雨柱希望全资收购英特尔时,诺伊斯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目前英特尔运营状况极佳,自推出英特尔8080微处理器以来,公司利润持续攀升。
除肾果外,市面上几乎所有个人电脑,尤其是兼容机,均采用英特尔处理器。
公司月销售额早已突破千万自由币,且仍在快速增长。
面对兼容机市场的激烈竞争,英特尔市值预计将继续飙升。
此时牵牛星提出收购,诺伊斯认为这是想直接摘取他们的成果。
尽管妮娜提出了优厚条件,甚至包括股权互换,诺伊斯仍拒绝谈判,并坚决表示不会出售英特尔。
妮娜只能失望离开,并将结果告知何雨柱。
何雨柱早已预料到英特尔的拒绝。
在目前形势下,任何明智的管理层都不会同意出售。
但不同意,不代表他没有办法。
何雨柱已经失去耐心,况且英特尔是一家上市公司,而他在行业内已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何雨柱公开表示计划收购五家日本微处理器企业。
其实英特尔公司当初能够崛起,某种程度上也是靠“摘桃子”——他们曾强行买下一家日本科技公司的技术。
说白了,他们在半导体领域并非从一开始就领先。
何雨柱此次瞄准的五家日本公司,正是对英特尔处理器构成最大竞争威胁的企业。
这些公司原本规模远超英特尔,但如今英特尔员工已达万人,实力今非昔比。
不过,何雨柱并非真心想收购那五家日本企业。
它们的技术已落后于英特尔,专利也受制于人。
他放出消息的真正目的,是打压英特尔股价,并压低小股东所持股票的价格。
没错,何雨柱打算强行收购英特尔公司。
既然软的不行,他就来硬的。
不仅如此,他还让旗下的牵牛星公司和简单电脑公司公开宣布,将不再使用英特尔处理器,转而采用架构更先进的新款处理器。
何雨柱还出资在各大科技报刊、电子科普杂志上刊登英特尔的负面报道。
一连串操作之下,英特尔公司受到巨大冲击,市值开始直线下滑,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何雨柱趁机逐步收购市面上的散户股份,并派妮娜逐一与英特尔的小股东洽谈。
仅一个月时间,他通过多种手段收购了英特尔23%的股权,成为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
然而,英特尔目前仍由诺伊斯和摩尔掌控。
两人及其亲信持股超过60%,只要他们保持团结,何雨柱就无法真正控制英特尔。
要想成功收购,他必须将两人分开,最好让他们彻底分道扬镳。
何雨柱对此颇为擅长,更何况诺伊斯与摩尔之间存在公开的理念分歧。
摩尔重视技术,希望加大技术投入,并在全美多地兴建晶圆厂;
而诺伊斯更关注公司效益与管理,主张缩减员工规模,以减轻庞大的人力成本压力。
由于理念不同,两人经常发生争执,而摩尔往往占上风——因为英特尔内部技术出身的高管居多,他们更支持摩尔,员工也普遍不希望被裁员。
这使得诺伊斯在公司的处境较为孤立,不少人甚至希望他离开。
何雨柱决定从这一点入手。
他专门邀请诺伊斯打高尔夫球,
而诺伊斯接到电话后并未感到意外,因为他早已注意到何雨柱正在市场上收购英特尔的股份。
于是,他接受了这次邀请。
第二天,两人约好一同前往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打球。
何雨柱本身对高尔夫球并没有太多热情。
不过自由国的商界人士谈生意时总喜欢约在高尔夫球场。
他也就跟着入乡随俗。
值得一提的是,何雨柱其实是个高尔夫球高手。
他曾在签到系统中获得职业级高尔夫球手的能力。
所以他的水平完全是职业级的。
就在何雨柱思考次日如何与诺伊斯沟通时,瑞秋身穿一袭红裙,满面春风地走进他的办公室。
连门都没敲。
“老板,我成功了!”
“我做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