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门槛较低。
故何雨柱未雨绸缪,在晓雨食品公司成立了调查部门。
以便研判可能出现的竞争对手。
如今果然派上了用场。
“已经查清楚了。”
“许师傅火腿肠背后的公司名为‘许记食品’,法人代表是您的一位老相识。”
马华待何雨柱说罢,便将调查报告呈上。
“行啊,马华。”
“你小子越来越机灵了。”
“颇有公司老总的风范了。”
何雨柱夸赞了马华一句。
昔日马华当厨师时,性格颇为木讷。
终日只顾钻研厨艺。
如今当了这么长时间的老板,总算进步不小。
“多谢师父夸奖,这都是名师出高徒。”
“全是您的栽培。”
马华现在奉承话也说得滴水不漏。
何雨柱嘴角含笑,翻开了调查部的研究报告。
“我倒要看看,是哪位老熟人。”
何雨柱翻开报告第一页,就看到了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名字。
竟然是许大茂。
怪不得叫许师傅火腿肠,公司又叫许记食品。
“真是许大茂?”
何雨柱起初还以为是同名同姓。
继续翻阅调查报告,确认就是昔日的老对手。
这份报告极为详尽。
几乎写清了许大茂如何将许师傅火腿肠运作起来的全过程。
许大茂先是斥巨资,买下了沿海城市一家破产的肉联厂。
随后从外地肉联厂高价购进了火腿肠生产设备。
这些设备实则也是其他国营肉联厂仿制的。
无论产能还是质量,都无法与晓雨食品工厂自主研发的机器相提并论。
但生产出口味尚可、大体不差的火腿肠也足够了。
许大茂为了打开许师傅火腿肠的销路,几乎投入了全部身家。
何雨柱不清楚许大茂的资金从何而来。
但许大茂在其所在的沿海城市地方电视台。
豪掷三十万元,买下了该电视台一年黄金时段的广告权。
整整三十万。
在这个年代。
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如此大手笔投入广告。
这是国营肉联厂绝不会做的事。
许大茂却做了。
在全面研究了何雨柱的企业后,许大茂发现何雨柱格外注重广告与宣传。
他决定赌上一把。
为此,许大茂投入了全部积蓄,还借了不少 ** 。
在“许师傅火腿肠”的广告制作上,他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找到一位在当地留学的霓虹国学生,这位学生曾在霓虹学习广告相关课程。
在这位留学生的协助下,他们设计出一则极具魔性的广告:
画面中无数火腿肠上下翻滚,搭配洗脑的音乐,令人过目难忘。
广告语强调:“常温保存半年,无需冷藏”。
虽然制作略显粗糙,但创意突出,容易被人记住。
加上电视台的高频次播放,
使得“许师傅火腿肠”几乎家喻户晓。
许师傅火腿肠随着这则魔性广告一同上市。
然而初期销量却不如许大茂预期,甚至一度滞销。
他感到困惑:为何何雨柱的广告能让产品迅速走红,自己投入巨资却收效甚微?
消费者仍更青睐何师傅火腿肠。
直到两个月后,面临资金断裂、濒临破产的危机,
许大茂果断决定降价——
将原本与何师傅火腿肠同价的产品直接半价销售。
此后,许师傅火腿肠销量迅速攀升,
在沿海城市甚至反超何师傅,
周边区域的经销商也纷纷前来进货。
几周之内,许师傅火腿肠抢占了国内大片市场,
许记食品由此渡过难关。
即便半价销售,利润依然可观,
因为其成本与质量都远低于何师傅火腿肠。
……
翻阅完手中的调查报告,何雨柱嘴角微扬,心想:
许大茂确实有点机灵,脑筋转得快,
与这个时代的人风格迥异,
甚至像是和自己一样从未来穿越而来。
不过,许大茂终究属于这个时代。
若论电视广告,何雨柱自信能轻松胜出。
此前他从未在电视上爲何师傅火腿肠打广告,
因为垄断之下并无必要。
如今许记以广告发起挑战,
何雨柱打算好好给许大茂上一课,
让他见识什么才叫真正的广告。
“马华,叫宣传部的经理来一下。”何雨柱放下报告吩咐道。
马华郑重应声:“是,师父。”
马华离开后,
何雨柱拿起电话,拨通了京城电视台。
“喂?请问找哪位?”电话那头传来叶琴的声音。
“是我,”何雨柱回应,“是叶琴吗?”
“台长!是您啊,”叶琴语气欣喜,
“您找我吗?”
她如今的地位多亏何雨柱一手提拔,
心中充满感激与崇拜,甚至暗藏一丝爱慕,
尽管从未对人表露。
“我找雨水,她在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