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蒙山区,赵家村。
盛夏的烈日炙烤着大地,但赵家村西头却比往日更加热闹喧嚣。赵铁柱家老宅的原址上,一场热火朝天的建房工程正在进行。
拿到了公社的批文,赵铁柱雷厉风行,立刻动工。选了个黄道吉日,放了挂鞭炮,就算简单举行了奠基仪式。老村长亲自来主持,村里不少有头有脸的人都来捧场,看着赵铁柱买来的那一堆堆红砖、水泥、木材,无不啧啧称奇,羡慕赵家出了个这么有出息的后生。
赵铁柱的两个舅舅家更是全员出动,大舅、二舅带着家里的男丁们都来帮忙,和泥、搬砖、打下手,干得汗流浃背。用大舅的话说:“自家妹子起新房,俺们不出力谁出力?柱子你在外头挣的是大钱,这力气活俺们包了!”这份朴实的情谊让赵铁柱心里暖烘烘的。
工地上,请来的匠人们负责技术活,砌墙、上梁、抹灰,个个手艺精湛。赵铁柱也没闲着,他体力好,又能干,重活累活抢着干,和泥挑担丝毫不比旁人差,完全看不出是个刚从国外回来的“洋客”。
工地旁边,临时搭起的灶台也没闲着。赵母请来的几个妇人负责做饭,每天白面馒头管够,中午晚上都有一大盆油汪汪的红烧肉或者炖鸡,时不时还能喝上鱼汤,烟酒也从不短缺。这伙食标准,在整个沂蒙山区都是顶天的了,干活的匠人和来帮忙的亲戚邻居们都干劲十足,嘴里没有不夸赵铁柱仁义、厚道的。
小山村里消息传得快,赵家起大砖房的消息成了头号新闻,每天都有不少村民跑来围观,看着那墙体一天天拔高,眼里满是羡慕和赞叹。赵铁柱逢人就发烟,一点也不摆架子。
人多力量大,加上赵铁柱资金充足、材料到位,工程进度快得惊人。只用了短短十八天,三间宽敞明亮的红砖瓦房、一间独立的厨房外加一个罕见的、用水泥抹得光溜的独立厕所(这在当时农村绝对是奢侈品)的主体结构就已经拔地而起,只剩下安装门窗和内部细致的粉刷了。
看着眼前气派的新房雏形,赵母常常偷偷抹眼泪,那是高兴的泪。她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房子主体完工这天,赵铁柱给所有匠人和来帮忙的亲戚邻居都结清了工钱。匠人们是按天算,一天一块五,十八天就是二十七块,这在当时是极高的收入了。帮忙的亲戚邻居,赵铁柱也每人硬塞了十块钱辛苦费,弄得大家都很不好意思,又推辞不过。
晚上,在新房还没安门框的堂屋里,赵铁柱和母亲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谈话。昏暗的煤油灯下(新电线还没拉),母子俩对坐着。
“娘,房子基本起来了,剩下的门窗安装、细部粉刷,工钱我都算好了,放在三爷爷(村长)那里,他会盯着弄完,您不用操心。”赵铁柱说道,“美国那边,老板那边事情多,我也得尽快赶回去了。”
赵母虽然不舍,但知道儿子现在是有大本事的人,不能窝在这山沟沟里。她抹了抹眼角:“哎,娘知道。你放心去,娘现在能住上这新房,啥都知足了。你在外头…好好的,别惦记家里。”
“嗯。”赵铁柱点点头,拿出那台14寸的松下彩色电视机,“这个,我明天给敬老院送过去,让老人们也看看稀罕。收音机留给您,闷了听听戏。”他又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娘,还有件事…上回相亲,老李家那个闺女…秀芹,您觉得咋样?”
赵母一听,眼睛立刻亮了:“秀芹那闺女?好啊!模样周正,身子骨结实,一看就是能干活的!性子也老实,话不多,但眼里有活!她娘李寡妇是个苦命人,但教出的闺女没得说!柱子,你看上了?”
赵铁柱黝黑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点了点头:“嗯,觉得…挺踏实。我想…这次带她一起走。出去见见世面,也能…处处看。”
“好啊!太好了!”赵母高兴得差点拍大腿,“这事儿包在娘身上!明天一早,娘就去李寡妇家说道说道!她家那条件,能跟着你出去,是天大的福气!秀芹那闺女肯定愿意!”
说完正事,赵铁柱心里还惦记着另一件事。他这次回来,除了盖房,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尽量联系一些过去部队里信得过、有本事的老战友,看看有没有人愿意跟他去海外发展。他利用白天干活的间隙和晚上休息时间,通过仅有的几条线索,千方百计地打听、联系上了几位曾经在一个战壕里滚过、军事技能顶尖的老战友。
然而,结果却并不理想。
他先是联系上了当年侦察连的“炮王”,一手迫击炮打得出神入化。电话打到他们村部,好不容易才说上话,对方却唉声叹气:“铁柱啊,不是兄弟不想去,实在走不开啊!老父亲瘫在床上好几年了,一刻离不了人,媳妇身体也不好,下面还有俩娃张嘴要吃饭…我要是走了,这个家就垮了…”
接着又找到当年军区大比武的格斗冠军“鹰眼”,枪法格斗都是一流。对方在电话里沉默了很久,才哑着嗓子说:“柱子,心领了。但我这条腿…你知道,上次任务伤了神经,阴天下雨就疼得钻心,走路仔细看还有点瘸,就不去给你和老板拖后腿了…再说,家里也分了地,刚温饱,也离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