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阳光正好!
贾家门前,几对婆媳都聚在贾东旭的小棚子下吃饭,三个小孩抱着木碗趴在一旁的小桌上。
刚吃完饭的许母也凑了过来!她上次吃过饭后,也不宅家里了。没事儿喜欢往贾家这边跑,除了聋老太太没给她好脸色外,其他人家和她也没仇!
连日子越过越滋润的贾张氏,都能放下了往日仇恨!可见,人要想心气顺,还是要日子过得好。
秦淮如夹了块鱼肚子放在豆儿的碗里,小丫头第一次在贾家吃饭,有点放不开。比棒梗大几岁,看着反倒像棒梗的妹妹,依着棒梗不吭声!
坐在旁边的许母瞧了眼几个乖巧的小孩,手不自觉的摸了摸肚子!
“淮如,你坐月子的时候,都吃的啥呀?瞧你家两个小的,长的越来越好!”
她是来偷偏方的,家里的许大茂太不争气。最近,回来又带着胭脂味,都不用想!肯定又去鬼混了。小号,她想生个女儿,最好像小当这样的。
“也没吃啥吧!好像东旭存了不少鱼,三天两头炖鱼头!”秦淮如歪着脑袋回忆起以前的日子。
“还有别的吗?”
又想起些事儿,可她不能说呀!难道说水果换着花样吃?晚上还能偷嘴?“没了!”
贾张氏撇撇嘴,小两口瞒着她偷吃,到现在她还记得呢!
大早上,她端着鸡蛋羹给秦淮如,结果人家待在屋里吃葡萄!当时她的心呀!拔凉拔凉的。
许母想了想,怀孩子的时候,确实没怎么见秦淮如出门。
抱着碗吃个半饱的聋老太太瞧了眼许母,她特意岔开话题问贾张氏,“你们那边还种不种菜?”
提到这茬,贾张氏就兴奋了!
“种,咋不种呢!我家今年可是攒了不少干豆角和干辣椒!还有红薯干!还有淮如她娘家送的干鱼和干鸡,等我把两个院子种上白菜,萝卜和大蒜,今年过年不用买菜了!”
掰着指头的贾张氏,和农村的大婶差不多。
贾张氏这种性格,应该是属仓鼠的,喜欢吃还喜欢藏东西。以前家里太穷,没什么藏的,就天天哭穷。
现在家里富裕,就喜欢藏东西。
屋里的地窖藏满了好东西!酒,米,腊肉,腌鱼,咸鸡蛋,蜂蜜,蜜枣,糖还有茶叶。连秦家送的山货都要藏起来!
前段时间,还特意把今年的干豆角,干辣椒之类的都往里面放一半。
几个小的现在不怎么和她睡,要么在易家,要么在聋老太太家睡,有时候陪着贾东旭两口子。傻柱脚太臭,几个小的嫌弃。
没几个小的打扰,隔个三五天,贾张氏都会拿着手电去地窖看自己藏的东西,有时候是数钱。
想到自己家下面的地窖,贾张氏两眼放光。大方的扔了两筷子炒菜给身下两只大鹅。
“嘎嘎”两只鹅伸长脖子,吃了两口又蹲在贾张氏身边不动弹。
“你家养东西是有一套,连鹅都这么听话!”聋老太太顺手捋了一遍两只鹅的脖子。
两鹅嫌弃的摆了摆脑袋!
它俩可是被贾东旭调教过得,在院子里,要帮忙看着俩小孩。因为贾张氏天天喂两鹅,这俩喜欢跟着贾张氏混吃的!两小孩天天薅它们毛,能喜欢看小孩儿才怪!
“喂熟了,都一样。”贾张氏踢了踢两只大鹅。
它们才不情不愿的起身,摇摇摆摆的蹲在两小孩桌后面。
下午的时候,秦淮如抱了捆竹片放在中院,几人忙着编篱笆!
马娟一个人扛着木头桩,敲四个角的碳化木头,地面的砖都被翘起一块。忙忙碌碌的直到贾东旭下班,才算是把菜园子搭建好,剩下的就是找秦二哥弄点木头盒子过来当菜坛了。
“你们倒是挺会忙活儿的,一天就弄完了?”贾东旭坐在小棚子下,前看着院子前的篱笆!
“还有钱家和王家婆媳帮忙呢!刚忙完,你们就回来了。”秦淮如戴着手套,收拾院里的碎竹屑。
“这面积不少了吧!”一大爷端着茶杯问话呢!
秦淮如抬头高兴的说道,“将近五米宽,两栋宅子的长度,刚好把大门让开。一大爷,你家不种?”
“我家种了,影响不好,以后让你一大妈帮忙种菜,还能摘点吃!”易中海瞧着小篱笆也高兴的直点头,“刚好水池边能蓄水,也不浪费!”
下班后,好多人家都来中院门前瞧着。
闫老抠心里盘算着面积,才开口问道,“这面积不小了,够你们家一年的菜了!”说完他自己也愣了下。
“三大爷,你没算错?”几个大婶子好奇的问道。
专业被质疑,闫老抠掐着指头算计,“你看他家走廊前到院门,抛去门前走道,这有四米多将近五米了吧!两房子加起来,宽都有40多米长,至少有160平的面积。种一年菜,怎么说也能收2000斤。就今年夏天,贾张氏家的黄瓜和豆角,就收不少。”
“那我们是不是也能种?”几个大婶子都看向几位管事大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