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分钟一到,王友源那不带丝毫温度的目光,如同两把冰冷的探照灯,再次缓缓扫过李铁柱等人。
李铁柱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脚步沉重地往前挪了两步,代表着身后那十几个神色各异的同伴,嗓音沙哑干涩,如同破旧风箱般开口:
“王书记,我们商量好了,答应这个条件。”
王友源脸上如同结了冰的湖面,没有任何波澜,只是朝着林大生那边,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
林大生心中五味杂陈,既有解决了麻烦的松懈,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和愤懑。
他沉默着,将那份早已写好,墨迹早已干透的协议,连同那盒廉价的,颜色有些暗沉的红色印泥,一起推到了桌子中央。
那协议上的字迹,此刻看起来像一道道符咒,锁定了未来。
李铁柱伸出那双粗糙的大手,微微颤抖着,拿起了桌上那支钢笔。
他俯下身,歪歪扭扭,如同蟹爬一般,写下了“李铁柱”三个字。
然后是陈大壮、周二愣、钱小飞、孙老五……一个接一个,像是排队走过场。
有人写得飞快,草草几笔带过。
有人则一笔一划,写得极其缓慢、沉重,每一笔落下,都是在自己的心头肉上割下一刀,脸上肌肉都因用力而扭曲着。
但最终,十几个或潦草难辨,或勉强工整的名字,还是都落在了那冰冷无情的纸面上,像一排排待宰的囚徒。
“按手印。”林大生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丝连日奔波和心力交瘁后的疲惫,以及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那盒暗红色的印泥被打开。
鲜红的颜色,刺目得像血。
一个个粗粝的,布满老茧,冻疮和裂口的拇指,带着庄稼人常年劳作的印记,重重地摁进印泥里,然后又更加沉重地,带着某种决绝般,按压在各自那刚刚写好的名字上。
那一个个鲜红的指印,覆盖了墨迹,像一个个无法抹去的耻辱烙印,又像一滴滴刚刚渗出,便已凝固的鲜血,永远地留在了这份决定命运的契约上。
这红手印一按下去,不只是在纸上留下了痕迹,更如同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刻下了印记。
他们如愿以偿,守住了自己视若生命的土地,这份短暂的“胜利”带来了一丝虚脱般的安慰。
然而,他们也亲手,主动地将自己隔绝在了西河屯集体化这艘刚刚排除万难,艰难起航的巨轮之外。
未来的航程,是遭遇惊涛骇浪,还是得以风平浪静。
是最终能够满载而归,还是一无所获,甚至倾覆沉没……
所有的苦乐与荣辱,都将由他们这十几户人家,离开大船,独自驾着小舢板,去面对,去承担了。
林大生看着这一幕,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最后都化为了沉甸甸的苦涩。
他原本的初心,何尝不是想带着全屯子的老少爷们,拧成一股绳,一起过上好日子,摆脱这穷山沟的宿命?
可现在……
有人宁愿守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也不愿抬头看看远方的路。
强扭的瓜不甜,既然不愿意,那也只好作罢。
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和失落,弥漫在他的心头。
就这样,一场沸沸扬扬,惊动了公社的闹剧,终于落下了帷幕。
林大生心里憋着一股火,也带着满身的疲惫,恨这些人的目光短浅,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他不再多看李铁柱他们一眼,立刻驾着自家那辆破旧的马车,鞭子在空中甩出一个清脆的响声,头也不回地踏上了返回西河屯的路。
马蹄声在暮色四合的旷野里显得格外孤独。
李铁柱他们则是合乘着一辆马车和一辆更慢的老牛车,远远地跟在后面,双方仿佛隔着一条无形的鸿沟。
初春的东北山林,白天气温回升,积雪和冻土开始融化,道路上满是泥泞和水洼。
而一旦太阳落山,气温骤降,那些融化的雪水又会迅速重新冻结成冰,使得路面变得格外湿滑,危机四伏。
林大生紧赶慢赶,凭借着对路况的熟悉和一股子心气,直到晚上八点多,天色早已黑透,才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了自家院子。
幸好他随身带着那把铁皮手电筒,昏黄的光柱在漆黑的夜里劈开一小片安全区域,不然在这坑洼不平、暗冰处处的山路上,真不好说能不能平安到家。
简单扒拉了几口媳妇留在锅里的,早已冰凉的苞米茬子粥和贴饼子,林大生只觉得浑身骨头像散了架一样,连洗漱的力气都没有,直接就和衣倒在了炕上,几乎瞬间就陷入了沉沉的睡眠。
也不知睡了多久,一阵急促、慌乱,还带着哭腔的敲门声,像催命符一样将他从深沉的睡梦中猛地惊醒。
“林队长!林队长!快开门啊!不好了!出事了!”门外是女人尖利而惶恐的声音。
林大生一个激灵坐起身,心脏“咚咚”狂跳。
他披上棉袄,趿拉着鞋,快步走到院门口,拉开门闩。
门外,冷风裹挟着几个瑟瑟发抖的身影,今天几个去闹事村民们的婆娘,一个个脸色煞白,头发凌乱,眼里满是惊恐的泪水。
“林队长!俺家大壮、二愣他们……这都后半夜了,还没见人影啊!他们不是跟你一块从公社回来的吗?这……这可咋整啊?!”
林大生心里“咯噔”一下,睡意全无。
他抬头看了看漆黑如墨,星月无光的夜空,估摸着现在怕是已经过了子时。
他皱紧眉头,沉声道:“我们是一前一后从公社出来的,我到家都八点多了。他们坐着马车牛车,按理说,就算慢,这会儿也该到了啊!”
一种不祥的预感像冰冷的蛇,缠绕上他的心头。
这鬼天气,这泥泞覆冰的山路……
“林队长,求求你,去找找吧!这黑灯瞎火的,万一……万一……”女人们的声音带着绝望的颤抖。
林大生看着她们惊恐无助的脸,心里那点因为白天之事而产生的怨气,瞬间被一种更强烈的担忧和责任取代。
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十几条活生生的人命,是西河屯的村民。
喜欢年代,打猎后我成村里香饽饽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年代,打猎后我成村里香饽饽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