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老黄太太的心气就全靠她这个儿子撑着呢,现在儿子走在她前头,都不知道老黄太太往后要怎么活。
粮食上肯定是有她的。
但所谓的活,也不只是饿不死就行,还得有那股活着的心气。
“我领你们过去吧。”不过不管怎么样,他们跟黄老太太非亲非故的,能照看着她点,却不能瞒着她。
再者说了,瞒又能瞒多久呢。
王念云每年都会寄钱寄东西过来,年年不落,现在人死了,每年的钱和东西自然也就没有了,老黄太太还能猜不到?
大队长背着手佝偻着腰在前头领路,温南州搀扶着杨桂兰跟了上去。
黄老太太的家,就是两间泥砖房子,茅草做顶,屋前用篱笆围出了一块地,就是院子了。
他们到的时候,黄老太太正在院子里喂鸡。
老太太的腰佝偻的厉害,头发也都花白了,穿着老式的斜襟褂子,头发梳拢的齐整,带着一个碎布拼成的围裙,看着院子里的三只鸡,争抢着吃她洒下的草籽,脸上带着期盼的笑容。
“黄大娘。”
“诶,是大队长来了啊。”黄老太太的眼睛看不大清了,直到一行人走近了,她才看清楚,大队长身后跟着的是两个不认识的人。
穿的还怪好的,像是城里的人。
或许是这么多年的磨砺形成的本能,看到两个人的一瞬间,黄老太太心里就咯噔一下,有些恐慌:“大队长,这两个人是?”
黄大队长叹了口气,先上前一步扶住了黄老太太:“大娘,这是念云那边来人了。”
“来...来人了?”黄老太太喃喃的重复了一句:“念云呢?念云怎么没来?”
她儿子虽然忙,可有空的时候,总会来看她的。
看到老太太眼里泛起的泪花,不要说大队长了,就连杨桂兰和温南州都有些于心不忍。
要是这时候跟老太太说,王念云死了,他们真怕老太太就这么厥过去,所以温南州抢在大队长之前开口:“黄奶奶,我爸跟王念云是老哥们,正好我到这边来出差,王叔就托我来看看您,看看您身体怎么样。”
听到这句话,黄老太太整个人才像是有了活人气:“我挺好的,你说说这孩子,还麻烦你们跑这一趟,告诉他,不用惦记我。”
说是说这么说,可被儿子这么惦记着,老太太脸上都笑成了一朵花。
也不用大队长扶着了,一把一个拉着温南州和杨桂兰进屋:“来进屋,奶奶杀只鸡给你们吃。”
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儿子家那边的人呢,老太太高兴,也想着不能让人家就这么白跑一趟,给儿子丢面子,说什么都要给温南州和杨桂兰炖鸡,谁拦都不好使。
温南州碰了碰杨桂兰的手臂,示意她看着点老太太,自己则跟大队长去了外头说话。
“同志,你们这是个啥意思?”
温南州让了根烟给大队长:“我也不瞒您,我是看着老太太这样子不忍心,想着缓一缓再跟她提,让她有个接受的过程。”
心是好的,但是:“再过一个来月就是秋收了,念云每年的钱和东西,都是在秋收前寄过来的,也瞒不了多久。”
除非有人补上这个窟窿。
但二十块钱,在谁家都不是小数目。
温南州当然也没有那么好心,他就说:“那也比现在就告诉的强,不告诉老太太,即使钱和东西没有按时送来,老太太心里还能存着一份念想,但说出来,就什么念想都没了。”
大队长无话可说,他也不想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老太太没了生气。
权衡过后:“就按照你说的做吧。”
温南州点了点头,又给大队长塞了几颗烟,才回了屋子。
平心而论,老太太是个干净的人,泥砖房被她收拾的整整齐齐的,一共两间,一间是堂屋兼厨房,另外一间是卧室。
就是这纸糊的窗户,采光不是很好,显得屋里阴恻恻的。
黄老太太现杀的大公鸡,放了山里摘的蘑菇炖的,很香。
大公鸡炖好,眼见着大队长就要离开,黄老太太赶紧招呼:“大队长,你留下来吃一口吧。”
“不了,我家做好饭了,我回家去吃。”大队长摆摆手,跟温南州交换了一个眼神,离开了黄老太太家。
这年头谁家也不富裕,哪能到人家家里白吃饭呢。
温南州跟杨桂兰商量过了,等走的时候,给老太太留下些钱票,就当抵了这一次的饭钱。
这一顿饭,除了黄老太太吃的开心,杨桂兰和温南州都吃的心不在焉的。
好不容易到了饭后。
黄老太太就拉着杨桂兰进了屋,问起了王念云的事情:“念云他最近咋样啊?家里都还好吧?”
杨桂兰不知道死老头子当初都跟老太太说了些什么,也不敢多说,怕露了馅,就敷衍的应付着:“都挺好的,就是念着您呢。”
就这么一句话,老太太就高兴的很了:“闺女啊,回去跟他说,不用念着我,我都挺好的,队上照顾我,给了安排了轻松的活,大队长还让队上的小伙子们来给我修屋顶砍柴火,我真的挺好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