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春节,对于我们全家来说,是一个格外压抑的节日。原本应该是阖家欢乐、喜气洋洋的时刻,却因为母亲生病住院而变得异常沉重。
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家里没有母亲的身影,总感觉缺少了一份温暖和安宁。这段时间里,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像缺了一块似的,空落落的。
就这样,在浑浑噩噩中,我们度过了正月十五。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要上坟祭祀祖先,十六则要祭祀鲁班。完成这些仪式后,我们全家便一同前往W市第一医院,探望住院的母亲。
到了医院,我们兄弟五人各自带着家人,一同来到了母亲所在的病房。首先见到的是负责母亲病情的主任医生林主任,他告诉我们,母亲的状况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需要留在医院观察治疗。然而,林主任隐约也建议我们考虑将母亲接回家中静养,这样或许对她的康复会更有帮助。
听完林主任的话,我们走进病房去看望母亲。母亲的精神状态还算不错,看到我们兄弟五人一同进来,她的脸上立刻露出了亲切的笑容。母亲与我们逐个交谈着,询问着家里的情况和我们的近况。
当母亲看到我和妻子时,还特意叮嘱我们,让我们再生一个孩子。她说一个孩子太孤单了,有个伴儿会更好。面对母亲的关心,我和妻子只能无奈地应和着,心中却充满了苦涩和凄凉。
妻子和四个嫂子正围坐在母亲的病床边,轻声细语地陪伴着她。而在病房外,我们兄弟几个则面色凝重地进行着一场重要的商议。
无论如何,母亲的病情都不容乐观,必须在医院接受治疗。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医生的叮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兄弟五人最终决定,在这段艰难的时期里,我们每天轮流陪伴母亲。
第一天,由大哥家负责。大嫂会留在医院照顾母亲,而大哥则一大早就动身前往长春观,去接那里的大师傅到老家挑选合适的墓地。
一切都安排妥当后,大嫂留在医院继续陪伴母亲,我们其他人则与母亲道别,各自回到位于汉硚区崇仁路的家中。
当我们到家时,时间已经接近 11 点钟了。妻子一进门,便匆匆忙忙地走进厨房,用电饭煲蒸饭,并开始准备午餐的菜肴。她一边忙碌着,一边还抽空洗了些衣服。
我端坐在客厅中,沉思着医生最后的嘱托,仿若与世隔绝。脑海中一片混沌,思绪宛若迷雾般飘忽不定,令我难以凝神思考。我就这般木然端坐,毫无动作,亦无任何**去行事。
时间缓缓流逝,我依旧沉浸在恍惚之中。蓦地,一阵锅铲与锅的撞击声,划破了这片静谧。我如梦初醒,望见妻子在厨房中忙碌地翻炒着菜肴。她的动作娴熟而利落,须臾,几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便已置于餐桌之上。
然而,此刻我却留意到一个问题——米饭尚未煮熟。通常,妻子会在炒菜时同步煮好米饭,可今日不知何故,米饭似比平素蒸煮得更久,迟迟未能熟透。我心生疑惑,看了看时间,已然下午 2 点,遂提醒妻子:“饭怎还未熟?”妻子亦感诧异,嘟囔道:“这饭都蒸了两个多时辰了,怎还未好?”
恰在此时,一阵突兀的手机铃声骤然打破了屋内的沉静。我心头一紧,赶忙伸手去抓桌上的手机,定睛观瞧,屏幕上赫然显示着大哥的来电。
一股不祥的预感霎时涌上心头,我手忙脚乱地按下接听键,电话那头传来大哥低沉而凝重的声音:“老六啊,你们速来医院,妈……妈她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呆住了,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止不住地从眼眶里涌出。
“刚才还好好的啊,怎么突然就……”我泣不成声地在电话里追问着大哥,声音因为悲痛而颤抖着。
大哥在电话那头也是哽咽着说:“我也是刚刚从乡里选好墓地赶回来,一进医院就只见到了母亲最后一面……”
挂断电话后,我像失了魂一样,机械地转过头对妻子说道:“快,快,别吃饭了,我们赶紧去医院,妈她走了……”
说完,我心中的谜团终于解开了,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的夜空。我不禁感叹,这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所有的事情都有着微妙的联系。
回想起几年前母亲对我说的话,那时的我并没有太在意,然而此刻,这些话语却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我的心上。母亲曾经请算命先生给她算过命,算命先生说母亲虽然有五个儿子,但在她百年归世的时候,能够亲自给她送终的儿子只有一个。如今,这个预言竟然真的应验了,让我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梁骨上涌起。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匆忙赶到了医院。一进病房,我看到几个哥嫂都已经到了。大哥迎上来,向我们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他说今天真是巧合,早上他去接了长春观的大师傅来看好墓地。按照以往的惯例,中午应该要招待师傅吃饭的,但因为母亲的病情,他临时决定让司机直接送师傅回长春观,然后自己就赶到了医院,恰好赶上了见母亲最后一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