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食堂”那盏暖黄的灯笼,在第四个寒冷的深夜里,依旧固执地亮着,像一枚别在都市夜幕上的温暖徽章。门内,氛围依旧静谧,只有灶台上汤锅微沸的咕嘟声,和墙上时钟规律的滴答声作伴。
接近凌晨十二点半,侧门被轻轻推开,带进一股室外的寒气,也带来了今晚的第二位客人。
这是一位看起来三十多岁的男人,身形不算高大,脸上带着几乎能实质化的浓重倦容。他穿着一身有些褶皱的白色医生袍,外面随意地套着一件厚实的羽绒服,似乎是从工作场所匆忙出来,没来得及更换。他的头发有些凌乱,眼下的乌青像是泼上去的墨,嘴唇因干燥而微微起皮。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身上那股淡淡的、却无法忽视的消毒水气味,这是医院环境长久浸润留下的标签。
他几乎是拖着脚步走进来,看到吧台,便像是找到了支撑点,有些脱力地瘫坐在高脚凳上。他用力揉了揉布满红血丝的眉心,声音沙哑得像是砂纸摩擦,带着浓浓的倦意:“老板,不好意思这么晚……有什么能快点吃完,又暖和点的东西吗?我……我待会儿还得回医院值班。”他的语速有些快,透着一股时间上的紧迫感。
林小风的视线掠过他白大褂袖口处尚未完全干涸的深色水渍(或许是洗手或手术时的痕迹),落在他那双自然放在台面上的手——手指修长,但指关节略显粗大,皮肤因长期频繁的刷洗消毒而显得有些粗糙、甚至泛白。这是一双承载着生命重量的手。林小风心中了然,这是一个将大部分时间、精力乃至情感都奉献给了病患与手术台的人。
快速?暖和?还要能有效补充体力?
林小风迅速扫过脑海中的食材库,点了点头,语气平稳而令人安心:“好的,稍等,很快就好。”
他转身走向简易的备料区。冰箱里有今天早上才从潮汕地区空运来的新鲜粿条,口感爽滑,米香十足,而且非常容易煮熟,符合“快速”的要求。汤底方面,除了那锅浓郁的骨汤,他还用鸡骨架和几种干菌菇(香菇、茶树菇)另外吊了一锅相对清淡但鲜味层次丰富的菌菇鸡汤,正好适合深夜不想给肠胃造成太大负担,又需要暖意的需求。
他动作麻利,如同精密仪器般高效。先是从小冰箱取出两块鸡胸肉,放入小锅滚水中,加入几片生姜去腥,煮熟后立刻捞出,迅速投入准备好的冰水中“激”一下。热胀冷缩的原理让鸡肉纤维瞬间收紧,锁住肉汁,口感会变得更加紧实而不柴。稍凉后,他用手将鸡肉顺着纹理撕成均匀的细丝。
另起一个小汤锅,倒入清澈呈淡金色的菌菇鸡汤,烧开。放入几缕提前泡发好的干贝丝(增加海鲜的天然鲜甜),以及几颗小刘之前手打的、结实弹牙的潮汕牛肉丸,一起在汤中滚煮,让鲜味物质充分释放到汤中。
汤滚沸时,他取出一人份雪白柔软的粿条,放入竹编的笊篱中,在沸腾的鸡汤里仅仅汆烫了十几秒钟,待粿条变得微微透明、软滑透亮时,便迅速提起,沥干水分,放入一个预热过的大汤碗中。接着,铺上撕好的嫩滑鸡丝,将滚煮入味的牛肉丸对半切开也铺上,再配上几根在鸡汤里快速烫熟的、碧绿脆嫩的小菜心。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将那锅滚烫的、泛着诱人金黄色泽、散发着菌菇、干贝、鸡肉复合鲜香的鸡汤,连汤带料,稳稳地冲入铺满食材的碗中!滚烫的汤汁瞬间将粿条、鸡丝、牛肉丸的香气激发出来,混合成一股温暖诱人的气息。最后,撒上一小撮切得细细的芹菜末增香,再点缀上一勺金黄酥脆、香气霸道的炸蒜蓉酥。
一碗热气蒸腾、汤色清亮、配料丰富、香气扑鼻的鸡丝粿条汤,从林小风开始动手到端到医生面前,总共不过七八分钟。
“请用,小心烫。”林小风将筷子和汤勺递过去,轻声提醒。
医生道了声疲惫的“谢谢”,先是拿起勺子,舀起一勺汤,小心地吹了吹,送入口中。那汤看似清澈,入口却滋味饱满,菌菇的醇厚、干贝的鲜甜、鸡肉的精华完美融合,温暖的感觉瞬间从口腔蔓延至食道,再抵达有些冰冷的胃部,仿佛一股暖流冲刷着体内的疲惫和寒意。他疲惫得几乎有些涣散的眼神,似乎都因为这口热汤而凝聚、亮起了一丝微光。
他接着夹起一筷子爽滑的粿条,粿条入口顺滑,带着清新的米香,极易咀嚼和下咽,非常适合快速补充能量。鸡丝嫩而不柴,牛肉丸Q弹爆汁,青菜爽口。他吃得速度不慢,但并非狼吞虎咽,而是以一种长期因工作性质练就的、高效补充体能的节奏进行着。
一碗热汤粿条下肚,医生的额头上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原本有些苍白的脸上也恢复了些许血色,那几乎凝结在眉宇间的沉重疲惫,似乎被这温暖的食物驱散了一些,眼神也恢复了更多属于医生的专注和神采。
“呼……舒服……”他放下勺子,长长地、似乎要将胸中浊气都呼出来一般,舒了一口气。他看向林小风,脸上露出了今晚第一个、也是极其短暂的、却十分真诚的笑容,“老板,你这汤底真是绝了,味道清鲜,喝完感觉浑身的乏气都散了不少,胃里也暖暖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