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历,新纪元七年春。
巫月星外围,新建成的“希望”船坞如同星海中绽放的钢铁之花,巨大的闸门缓缓开启,露出了内部整装待发的舰队身影。
经过近两年的全力准备,“远航者”计划终于迎来了启航的时刻。
为首的,正是经历了脱胎换骨般升级的青鸾舰。它的舰体线条更加流畅锐利,原本的暗青色涂装上,勾勒着由“初级星纹钢”锻造的银灰色强化纹路,在恒星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光泽。舰尾部位,两台体积略小于原版、但结构更加复杂的“风行-I型”亚空间引擎已然就位,散发着稳定的能量辉光。它的火力系统也经过了全面更新,搭载了基于巡天技术优化后的主炮和近防矩阵,虽远不及“镇渊号”那般恐怖,但足以应对预期中的大部分危险。
紧随其后的,是两艘修长灵动的“探索者级”科研舰,它们搭载了南疆最先进的探测设备和实验室,任务是记录航路数据、分析未知环境、以及初步勘察“昆仑”星域。最后方,则是体型臃肿、却承载着此行希望与根基的“堡垒级”运输舰,其庞大的货舱内,装载着足以支撑舰队进行数年远航的补给、一套小型移动式星港核心模块、以及大量用于建立前哨基地的预制构件和工业设备。
舰队总人数,严格控制在一千二百人。除了必要的船员、工程师和科学家外,陈浩亲自挑选了一支三百人的陆战精锐,配备了最新式的动力装甲和武器,负责登陆探索与安全保障。
没有盛大的欢送仪式,只有肃穆与期盼。星港控制塔上,苏晚晴、艾雯、蓝凤凰等留守高层,默默注视着这支承载着南疆未来的舰队。苏晚晴手中紧握着一枚通讯符石,这是林风留给她的,能在一定距离内进行紧急联络。
林风站在青鸾舰的舰桥,目光扫过下方逐渐远去的、蔚蓝色的巫月星,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里有他守护的一切,有他崛起的根基。但雏鹰终须离巢,文明不能止步。
“报告首领,所有舰船状态良好,引擎预热完毕,航线已设定。”舰长(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原暗辰骨干担任)沉声汇报。
林风收回目光,眼神变得坚定而深邃。
“传令各舰,‘远航者’舰队,启航!”
“启航!”
命令下达,四艘舰船的引擎同时喷射出幽蓝色的尾焰,推动着它们缓缓驶出船坞,进入深邃的星空。随即,青鸾舰尾部的“风行-I型”引擎光芒大盛,一股无形的空间波动荡漾开来,将整个舰队包裹。
嗡——!
轻微的震感传遍各舰,舷窗外的星光被瞬间拉长、扭曲,化作一片流光溢彩的通道。舰队正式进入了亚空间航行状态,朝着数百万光年之外的“昆仑”星域,开始了漫长而未知的征程。
亚空间航行,并非想象中的瞬间跨越。它更像是在现实宇宙的“底层”穿行,速度远超光速,但依旧需要时间。而且,这片介于现实与虚无之间的维度,并非坦途,同样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危险——时空乱流、能量暗礁、甚至偶尔会感知到某些难以名状的、游弋在维度间隙的古老存在的气息。
林风大部分时间都留在舰桥或自己的静修室。他一边通过神识与青鸾舰深度连接,辅助导航系统规避潜在风险,一边持续炼化归墟星核,并反复研究那份上古星图,试图从中找出更多关于“昆仑”星域以及航路途中的线索。
艾雯留下的技术团队,则在航行过程中,不断测试和收集“风行-I型”引擎的各项数据,为后续的改进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整个舰队如同一座移动的学院和实验室,在孤独的航程中,悄然提升着自己。
时间在日复一日的航行中流逝。舰队穿越了数个已知的、被星尘议会标注为“已探索”或“低风险”的星域,也途径了一些荒芜的、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死亡星系。他们曾遭遇小规模的时空湍流,险些将一艘“探索者级”舰船撕碎;也曾发现过一处富含稀有水晶的小行星带,进行了短暂的停留和采集,补充了部分资源。
就在航行进入第四个月,按照星图指示,即将穿越一片被称为“虚无长廊”的广阔空白星域时,负责深空扫描的“探索者一号”突然传来了紧急讯号。
“报告!检测到前方零点三光年处,存在异常空间结构!能量读数……无法识别!结构规模……极其庞大!”
林风立刻来到舰桥,主屏幕上,增强扫描的图像让他瞳孔微缩。
在那片本应空无一物的“虚无长廊”边缘,一个巨大到难以想象的环状结构,正静静地悬浮在虚空之中!
那环状结构通体呈现出一种非金非石的暗银色,表面布满了无比复杂、仿佛蕴含宇宙至理的几何纹路,其直径粗略估计,甚至超过了某些小型恒星!它就那么亘古不变地矗立在那里,散发着一种苍凉、古老、而又带着无上威严的气息。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圆环的内部,并非空洞,而是荡漾着一片如同水波般、不断旋转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能量漩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