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突如其来的刺杀,以刺客全军覆没、一名小宫女救驾受伤而告终。但它在嬴政心中掀起的巨浪,以及由此引发的后续波澜,却才刚刚开始。
而昏迷中的顾念一还不知道,她这豁出性命的挡刀,不仅彻底赢得了秦始皇的信任(和一丝感动),更为她完成那个“获取官职”的离谱任务,铺平了道路。
翌日,咸阳宫大殿。
黑红二色的帷幔低垂,玄鸟图腾肃穆。文武百官分列左右,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昨日陛下于宫闱之内遇刺,虽未得逞,却已震动朝野。
高踞帝座之上的嬴政,面色冷峻,眸中蕴含着雷霆之怒,扫视着阶下群臣。他并未立即开口,但那无形的威压已让不少官员冷汗涔涔。
“啪!”一卷竹简被重重掷于御案之上,声响在大殿中回荡,惊得众人心头一颤。
“朕竟不知,朕的咸阳宫,朕的眼皮子底下,竟已成了六国余孽想来便来、想刺便刺的市井之地!”嬴政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冰锥,刺入每个人耳中,“卫尉!”
负责宫禁守卫的卫尉竭连忙出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汗如雨下:“臣……臣万死!”
“万死?”嬴政冷笑,“你若万死,能换回宫禁森严吗?刺客三人,是如何混入宫中,身着宫人服饰,携带利刃毒药,直至朕驾前方才发难?尔等守卫,形同虚设!”
“臣罪该万死!臣已彻查,乃西侧宫门一值守郎官被重金收买,私放人入内,现已拿下,供认不讳!”卫尉竭磕头如捣蒜。
“夷三族。”嬴政吐出三个字,毫无情绪波动,“所有涉事值守侍卫、相关管事宦官,一律彻查,玩忽职守者,斩!知情不报者,同罪!”
“唯!”廷尉姚贾出列领命,面色肃然。
接着,嬴政的目光投向御史大夫冯劫和丞相李斯:“六国遗族,亡朕之心不死。传朕旨意,各郡县加大稽查力度,凡与六国旧贵族牵连过密、行迹可疑者,严惩不贷!若有包庇隐匿,当地长官连坐!”
“臣遵旨!”李斯与冯劫齐声应道。李斯微微垂首,眼神闪烁,不知在思索什么。
一连串雷厉风行的处置,带着血腥的杀气,让整个大殿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皇帝那滔天的怒火和毫不留情的铁腕。
处理完最主要的罪责和后续防范,殿内气氛稍稍缓和,但依旧无人敢大声喘息。
这时,嬴政似乎才想起什么,语气稍缓,但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昨日危难之际,有一小宫女,不顾自身安危,挺身护驾,为朕挡下一刀,身中剧毒,至今昏迷未醒。”
众臣闻言,纷纷露出惊讶和些许了然的神色。原来还有这般内情。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出列道:“陛下洪福齐天,自有天佑。此宫女忠勇可嘉,依律当厚赏,赐其金银帛帛,荫及其家,以示天恩。”
几位大臣纷纷附和,认为这是常规操作,赏赐财物便是了。
然而,嬴政却并未立即同意,他目光扫过众人,淡淡道:“金银帛帛,理所应当。然,其救驾之功,仅此而已么?”
大殿内顿时一静。陛下此言何意?一个小宫女,赏赐财物已是天大的恩典,难道还不够?
中车府令赵高一直垂首侍立在嬴政身侧不远处,此刻心中不由泛起嘀咕。陛下昨日就对那小宫女格外关注,亲自下令救治,今日又在朝堂上特意提起,似乎……过于上心了。他仔细回想了一下昨日惊鸿一瞥的那个宫女,模样顶多算清秀,绝非绝色,衣着朴素,毫无背景可言。陛下绝非贪图美色之人,怎会对此等女子另眼相看?莫非……是因其忠勇,欲树立典型?
赵高暗自摇头,觉得或许是自己想多了。陛下心思深沉,或许另有考量,但绝不可能是因为男女之情那般简单。他悄悄压下心中的疑虑,继续保持着恭顺的姿态。(嬴政确实听不见赵高的心声,若他此刻能知晓赵高脑中竟敢将他与那单纯甚至有些傻气的小宫女联想到“男女之情”上去,恐怕当场就会以“大不敬”之罪,先令人将赵高拖下去杖毙了。)
这时,隗状也出列道:“陛下,此女护驾有功,确需重赏。然其身份低微,若赏赐过厚,恐引人非议,亦不合礼制。不若多加金银,再赐其家人田宅,令其一生富足,已是皇恩浩荡。”
嬴政听着臣子们的建议,面上看不出喜怒。他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片刻后,才缓缓开口,声音平缓却带着一种定夺乾坤的力量:“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赏赐自不可少。然……”
他话锋微微一转,目光似乎投向殿外,仿佛能穿透宫墙,看到那个尚在昏迷中的身影。
“此女毕竟是为朕挡了一刀,几乎殒命。朕,想听听她醒来之后,自己有何想法。她若有所求,只要不过分,朕……允了。”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听听她自己的想法?
陛下竟要亲自过问一个小宫女想要什么赏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