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运输机的引擎发出沉闷的轰鸣,缓缓降落在西北某处高度保密机场的跑道上。
舱门打开,一股灼热而干燥的风瞬间涌入,夹杂着细小的沙粒,打在脸上有些轻微的刺痒。远方是一望无际的、在烈日炙烤下微微扭曲的赭黄色地平线,天空蓝得没有一丝云彩,透着一股纯粹的、近乎残酷的意味。
这里就是“戈壁”综合训练基地。与宁市湿润温婉的江南水乡气息截然不同,这里的每一寸空气都充满了粗粝、原始的力量感,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正沉默地等待着闯入者。
我跟着九组的成员们走下舷梯。脚踩在滚烫的水泥地上,即使隔着特制的作战靴,也能感受到地面蒸腾的热浪。
身上这套新配发的、带有基础环境适应和抗干扰功能的作战服,此刻正微微运转,调节着体温,但那种无处不在的干燥和风沙,依旧让人有些不适应。
顾倾城站在我身侧,她戴着一副防眩光战术镜,遮挡了半张脸,只露出紧抿的唇线和线条流畅的下颌。她迅速扫视着周围的环境——远处的机库、警戒塔、以及更远方那片被铁丝网和感应器包围的、一望无际的训练区,眼神锐利如鹰,身体微微前倾,处于一种本能的警戒状态。
李哲则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空气中浓郁的土石和金属微粒,低声对我说:“这里的‘物质基底’很厚重,能量场……有点乱,但很适合‘匠人’发挥。”他的眼中带着一丝技术人员的兴奋。
“山猫”活动了一下脖颈和手脚关节,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她穿着贴身的作战服,勾勒出充满爆发力的流畅肌肉线条,眼神像猫一样在四周可能的掩体和制高点上扫过,评估着潜在的近战环境。
“铁匠”则背着一个明显比其他人更沉重、装满各种精密仪器和工具的特制背包,他一下飞机就掏出个手持式环境监测仪,皱着眉头记录数据,嘴里嘀咕着:“湿度低于10%,静电指数偏高,对精密设备不友好……”
我们这一组,在龙组内部资历尚浅,成员构成特殊——有前线突击手,有技术专家,还有我这样的“**型”战斗人员。此次演习,外界普遍认为我们是来“学习和积累经验”的。
几辆没有任何标识的迷彩越野车无声地滑到我们面前。接应人员面无表情,核对身份后,示意我们上车。车队驶离机场,深入这片广袤而荒凉的戈壁腹地。
约莫半小时后,一片庞大的、依山而建的建筑群出现在视野尽头。高耸的围墙、密集的天线、以及若隐若现的防空阵列,无不显示着此地的戒备森严。这就是“砺剑”演习的主基地。
车队驶入基地大门,在一个巨大的广场边缘停下。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泾渭分明地站成几个队列。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却沉重得让人心悸的压迫感。这些都是来自“玄龟”麾下第一到第九行动组的精英。
我下意识地展开“生命场”感知,小心翼翼地向外延伸。瞬间,如同将手伸进了滚烫的油锅,无数或强或弱、或炽热或冰冷、或锐利或厚重的能量波动扑面而来!像是有无数根无形的针,刺探着我的感知边界。
左边那群人,气息最为彪悍,如同出鞘的利剑,带着一股沙场磨砺出的血腥煞气,尤其是为首的那人,生命场强大得如同一个小型太阳,周身隐隐有电弧般的能量闪烁,让人不敢直视。那是一组的人,那个队长,恐怕就是资料里提到的、触摸到A级门槛的“雷刃”。
右边另一群人,气息则更加阴冷缥缈,仿佛融入周围的环境,难以捕捉,但感知掠过时,会引发细微的精神涟漪。那是擅长精神系异能的队伍。
还有其他几组,有的沉稳如山,有的灵动如风,有的则透着一种精密器械般的冰冷感。
我们九组的到来,吸引了不少目光。那些目光中,有审视,有好奇,有漠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视。
毕竟,我们是编号最靠后的“新兵”,而且队伍构成看起来……有点“杂”。
“收敛点。”顾倾城的声音在耳边低声响起,带着提醒。她敏锐地察觉到了我的探查行为。
我立刻将感知收回,心中凛然。刚才的贸然探查,恐怕已经被一些感知敏锐的人发现了。在这个地方,任何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可能被解读为挑衅或示弱。
“所有人,注意!”一个洪亮的声音通过广场四周的扩音器响起,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广场前方的高台上,一道凝实的全息投影瞬间亮起。“玄龟”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那里,依旧是那副沉稳如山、不怒自威的模样。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每一个小组,仿佛能穿透每个人的内心。
“欢迎来到‘戈壁’。”“玄龟”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砺剑’演习,是检验你们过去一年训练成果的试金石,也是衡量你们是否有能力应对未来更严峻挑战的标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