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总部地下深处,一间电磁屏蔽与物理隔绝等级达到极致的测试室内,空气仿佛凝固了。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数据流如同奔腾的江河,中央是一个高度简化的、代表“回响”系统核心的发光几何体。
林晚晚、雷烈、白瑾站在观察台前,神情肃穆。沈怀安作为核心构想提出者,被特许站在他们身后稍远的位置,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指甲深深陷进掌心,他却浑然不觉。
(沈怀安内心:一定要成功…一定要…)
这是“回响”项目第一次全系统、高拟真度的闭环模拟测试。测试环境模拟了之前“康宁医院”事件中捕获的、经过强化和变异后的“神经织网”攻击模式,攻击强度和狡猾程度都远超以往。
“测试开始。”雷烈低沉的声音在寂静的测试室内响起。
屏幕上,代表攻击的猩红色数据流骤然爆发,如同无数条毒蛇,从不同方向扑向中央的发光几何体。它们绕过预设的常规防御,试图寻找那个致命的“记忆接口”。
来了!
就在攻击流即将触碰到模拟的“高价值记忆数据”的瞬间——
“回响”系统启动了!
没有耀眼的闪光,没有震耳的轰鸣。只有屏幕上一片看似无序、与攻击流本身携带的环境噪音完美融合的“混沌之云”,顺着被建立的回收通道,逆向涌出,悄无声息地没入那猩红的攻击洪流之中。
(白瑾紧盯着监测屏幕,低声快速汇报:“标记注入成功!信号衰减率低于预期阈值!正在追踪…”)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一秒,两秒…
猩红色的攻击流依旧在肆虐,代表数据被成功窃取的标记亮起。但与之相对的,一个极其微弱、却稳定闪烁的蓝色光点,正沿着攻击路径,逆流而上,顽强地向着数据流的源头深处潜行!
它穿过了层层模拟的跳板节点,避开了数次模拟的反追踪扫描…
(技术员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标记已突破第三层跳板!信号保持稳定!正在接近模拟的‘数据接收池’区域!”)
成功了!至少到目前为止,“回响”系统完美地履行了它的职责——在敌人成功窃取数据的同时,将追踪的“信标”反向植入了敌人的系统内部!
沈怀安几乎要欢呼出声,但他死死咬住了嘴唇,强迫自己冷静。他知道,最关键的一步还没到来。
“启动‘回声’协议。”雷烈下令。这是“回响”系统的后半部分——当标记成功定位到目标区域后,激活其携带的“逻辑炸弹”,尝试从内部扰乱或标记敌人的系统。
指令下达。
屏幕上,那个代表着标记的蓝色光点,在抵达模拟的“数据接收池”边缘时,猛地闪烁了一下,随即爆发出一圈无形的、模拟的干扰波纹!
然而,就在这一刻,异变陡生!
模拟的敌方系统内,一道之前完全隐藏的、极其阴险的主动防御程序被触发了!它并非直接清除标记,而是模拟了一次剧烈的、覆盖整个“数据接收池”区域的内部数据清洗和系统重启!
蓝色的标记光点在剧烈的干扰和模拟的“数据风暴”中,闪烁了几下,变得极其不稳定,最终…熄灭了!
(技术员声音带着错愕:“标记…标记丢失!‘回声’协议未能完全生效!敌方模拟了同归于尽式的数据湮灭!”
测试室内一片寂静。
成功了,但又没有完全成功。
“回响”证明了其潜入和标记的能力,但在最后关头,被敌人更极端、更残酷的防御策略所挫败。他们能知道敌人碰了哪里,却无法保证能在敌人内部造成有效破坏,甚至无法保证标记能持续存在。
(沈怀安内心:还是…不行吗?同归于尽…他们竟然用这种方式…)
一股巨大的失落感攫住了他。他以为自己已经考虑得足够周全,却没想到敌人会用这种“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方式来应对。
林晚晚看着屏幕上最终定格的结果——攻击成功(红色),标记曾抵达核心区但已丢失(蓝色熄灭),“回声”协议部分生效但效果未知(黄色闪烁)——沉默了片刻。
“数据。”她开口道,声音平静无波,“分析标记存活时间、抵达深度、以及‘回声’协议在标记丢失前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评估在真实环境中,这种程度的‘回响’,能为我们争取到什么。”
技术团队立刻忙碌起来。
白瑾走到沈怀安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科学家的客观:“不必沮丧。第一次全系统测试,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已经远超预期。我们证明了反向注入的可行性,也暴露了敌人可能采取的极端防御策略。这本身就是巨大的价值。现在,我们知道下一步该加固哪里,该防备什么了。”
雷烈也看了沈怀安一眼,眼神中没有责备,只有认可:“干得不错。至少,我们找到了一条能摸到他们老巢的路。剩下的,就是把这条路修得更结实,带上更厉害的‘炸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