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开粉丝见面会。
原因嘛也很简单。
俞良是演员,不是歌手,除了参加一些商业活动,他很少有机会和粉丝直接接触,毕竟他不开演唱会。
但他的粉丝基数太大,很多粉丝都想和他面对面、近距离互动。
受韩国娱乐圈的影响,粉丝见面会这种形式逐渐流行起来,于是不少粉丝呼吁俞良在全国办几场,让大家能线下见到他。
俞良当然注意到了这些声音。
考虑了一阵,他觉得这事还真得办。
线下见面能更好地凝聚粉丝,而且随着流量艺人越来越多,仅靠微博文字或视频互动,确实差点意思。
所以办见面会,确实可行。
当然,目前还在讨论阶段,办是肯定要办,但具体时间、地点和场次都还没定。
而且要办,大概率得等到明年。
不过这事不用俞良操心,交给顾飞和濮伦商量就行。
…
19号,濮伦带着团队回到京城,当天就去公司向俞良汇报这次谈判的结果。
俞良办公室里,他笑着对坐在对面的濮伦说。“辛苦了。”
濮伦摆摆手。“这有什么辛苦的。”
其实这次和蓝台的谈判并没有涉及重大合作,主要是确认了《何以笙箫默》的二三轮播放权卖给蓝台。
至于《微微一笑很倾城》,虽然也谈了,但并没轻易出手,哪怕蓝台开出1.1亿,以及广告分成也没答应。
正如之前说的,第一部剧成了,后面就有底气抬价了,和电影一个道理,等多几家电视台报价再说。
俞良接着问。“和华策那边约的什么时候谈?”
濮伦答道。“21号。应该挺好谈的,咱们不是定了保底分账,行业标准也摆在那儿,估计一天就能搞定。”
俞良点点头。
其实电视剧出海和电影出海的合作模式差不多,常见的有保底买断、保底分账和纯代理佣金三种。
保底买断就像之前和姜志强谈的那样,对方直接出600万买断,之后海外卖多少都跟俞良这边没关系。
保底分账则是代理方先付一部分保底金,等海外回款超过保底金额后,再按比例分配超出部分,代理方在这部分分成会更高,这有点像对赌协议。
好吧,其实就是电视剧版的对赌,只不过数额没有电影那么多。
纯代理就更好理解了,代理方负责和海外电视台谈,谈成多少算多少,他们不付保底,最后按实际成交金额分成,代理方抽成一般不超过20%。
俞良他们这次选的是保底加分账。
之所以不像《唐人街探案》那样直接保底买断,是因为电影和电视剧毕竟不同。
电视剧在电视端播出,受众更广,尤其在东南亚地区,中国剧一直挺受欢迎,所以买断就不太划算了。
保底加分账也是国内电视剧出海最常用的合作方式。
虽然赚得依旧不多,但能多赚一点是一点,蚊子再小也是肉。
俞良可是个勤俭持家的好孩子。
随后两人闲聊起来。
聊着聊着,濮伦提起一件事。
俞良听后,好奇了。
“杜杨离开万达了?什么时候的事?”
濮伦说。“我也是刚听说,但她好像几个月前就离职了。”
俞良挑了挑眉。
说实在的,他之前就觉得杜杨在万达待不长,但真听到她离职,还是有点意外,更何况濮伦说她已经走了几个月。
他随即想到周冬雨,她是不是早知道这事儿?
怎么没跟他说?
感情淡了是吧~
当然,他也没太往心里去。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他现在可是混出来了,他现在可是很多公司的香饽饽,更别说杜杨还从万达离职。
俞老板,主打一个真实!
不过他还是好奇地问。“知道她为什么走吗?”
“听朋友说,有人开了高价挖她,而且万达那种大公司,副总再往上就是总经理、副总裁,不好升的,基本上到头了。”
俞良一听,他本来还琢磨是不是跟自己低价买了《鬼吹灯》电视剧版权有关,但想想也不至于。
但他觉得濮伦的分析更有道理。
他和杜杨共事过,知道对方是个标准的女强人。
在万达那么大的公司,再往上升职级很高,确实不容易。
加上别人开高价挖她,会选择离开也很正常。
濮伦随即笑道。“你看看我,真心实意、兢兢业业、忠心耿耿地跟着你,可一点二心都没有。”
俞良笑骂。“你踏马是要考研啊?”
“哈哈哈~”
两人笑罢,俞良正色道。“你也放心吧,你是我哥,帮了我这么多。”
“我想了想,过几天就把总经理这个位置卸了,由你来接任。”
这事俞良其实早就考虑过。
当然,本质上没什么影响,就是个名义上的变动。
目前俞良在良图公司挂名总经理,但实际上公司事务基本都由濮伦负责,所以即便他卸任,把名头交给濮伦,一切照旧运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