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种种原因,李磊这位东方台总监亲自前来。
两拨人见面,气氛融洽,且客气。
对俞良来说,他自然把最多的对话精力放在了行政级别最高的李磊身上,其次则是鲍晓群。
俞良之前得到过消息,鲍晓群是东方台旗下娱乐公司的总经理,说白了,《极限挑战》主要是由他们公司制作,然后再卖给东方台播出。
本质上都是一家人。
至于为什么要多倒一手,因为这样挺麻烦的,而且都是台里出钱,意义何在。
原因就是体制限制和“制播分离”政策,还有就是综艺涉及大量资金运作,还有商业赞助和版权交易,更好的和外部合作,等一系列操作,最重要的是规避国有资产流失,虽然以公司名义进行操作,可能该花多少钱还是多少钱,没啥用,但是至少不碰电视台监管红线。
比如《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也是这个操作。
所以这也是很多电视台制作综艺的常见流程。
说回正题。
不过呢,别看俞良和两位高层领导说话最多,但他心里最关注的,其实还是闫敏。
原因很简单,他早就“认识”这位导演,当然,上辈子认识的,而且只是他单方面通过电视认识对方,人家不认识他。
毕竟闫敏在荧幕上露脸不少,在综艺导演里也算有名气。
但现在闫敏认识他了,而且大概率不止认识,估计还非常深入的了解过他。
俞良现实中见到闫敏本人后,他发现对方和电视上没什么两样,看起来普普通通,说话声音也比较低沉,顶多是看上去更瘦一些。
众人没有寒暄太久。
落座之后,李磊笑着对俞良开口。
“小俞啊,真的很感谢你能来。”
俞良同样笑容灿烂地回应。“瞧您这话说的,我来不是应该的嘛?”
随后鲍晓群接话道。“俞良老师,真是感谢你,我们台的收视率才这么好。”
鲍晓群指的是正在东方台播出的《红高粱》。
但是吧,俞良在《红高粱》中只是演员,并没有和电视台这边的人有太多接触,不像他和蓝台那样熟悉。
但以俞良的为人,绝不会让话掉在地上。
他连忙说道。“哎呦,鲍总您可别叫我老师,我哪配呀?”
“叫我小俞就行,而且说什么感谢不感谢的,主要得感谢东方台给我们这个平台,我得代表我自己、也代表郑小龙导演和剧组全体同仁,谢谢东方台的各位领导!”
俞良这话一出,李磊和鲍晓群都笑了,笑得非常开心。
因为俞良这话那是相当中听的,哪怕这是客套话。
所以李磊又笑道。“小俞啊,没必要这样说嘛,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而且也要再次恭喜你,我看新闻说,好像你另一部剧都破网播记录了吧?收视成绩也非常好。”
俞良谦虚道。“都是运气,都是运气~我个人的作用是次要的,主要还是感谢像东方台这样的平台给我机会,我们才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随后俞良说完举杯。“今天我是真开心,能见到李总、鲍总,我提议,大家一起走一个,庆祝一下!”
说实在的,就俞良这一套话术,哪怕他“弃娱从政”,估计也能混得如鱼得水。
确实,李磊和鲍晓群觉得和俞良说话,直接走进了他们舒适区。
当然,这两人平时听过的奉承话不少,但也得看是谁说的。
像俞良这种当下最红的男艺人拍马屁,和一个普通员工拍马屁,那爽感能一样吗?
再用俞良的爱好打个比方,女明星和没名气的女人有什么差别?
很多普通女孩颜值也不输女明星,但为什么俞良偏要和女明星那啥?
不也是为了心理上的满足感吗?
总之,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随后,众人愉快地举杯共饮。
闫敏也在其中,不过他一直在默默观察俞良。
他并没有因为俞良这位大明星如此长袖善舞、能说会道而感到意外。
闫敏明白,在圈里能混出点名堂的,都是人精,更别说像俞良这样级别的,更是人精中的人精。
再加上俞良一直很红,关于他的外界传言也特别多。
圈内人提到俞良时,最常说起的一个标签就是,“会做人”。
所以,闫敏对俞良这样的表现毫不意外,甚至觉得理应如此。
在接下来的酒局中,大家并没有直接切入《极限挑战》的正题。
毕竟在这个圈子谈合作,很少一上来就开门见山,而是先聊聊家常、拉近关系。
不过在这期间,闫敏除了偶尔和俞良、濮伦、王百川聊几句之外,也在心里不断构思,一会儿该怎么和俞良谈人设的问题。
因为这才是今晚最关键的部分。
当然了,其实在来之前,筹备组内部就已经讨论过,如果俞良答应加入,他在《极限挑战》中该扮演什么样的人设。
说白了,最初定的是“花瓶”。
但闫敏觉得,俞良这么红、这么有观众缘,如果仅仅做个花瓶,未免有些浪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