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继续软磨硬泡,郑小龙的态度也终于有所松动。
原因很简单,他压力实在太大了。
俞良句句说在他心坎上。
版权谈判确实受这事影响慢了下来,几家电视台还在借机压价。
而且关于后面高粱地的拍摄,他们考虑高粱过季后用道具代替,但那样得喷染几十亩地,工程量大、还耗时耗力、费钱,最重要的是效果还没保证。
再加上俞良看起来确实生龙活虎,除了吊着点滴,整个人状态不错,态度又坚决,郑小龙最终松了口。
不过他还是要俞良说出具体办法,尤其是抬轿那场戏怎么处理。
其实吧,郑小龙其实也想过来着...
只能说,两人心有灵犀。
两人想到了一起,原本是四人抬轿,前后各两人,两根木杆得压在两个肩膀上。
现在改成“八抬大轿”,俞良可以用没受伤的那边肩膀单独承力,轿子本身也容易改。
郑小龙没想到,俞良和他想法一样,所以决定试试,但仍强调一旦俞良觉得不行就立刻停。
俞良当然满口答应。
郑小龙随后就跟山东卫视的领导汇报了情况。
领导们本来就想尽快复拍,一听俞良主动带伤上场,纷纷记住了他这份人情。
而郑小龙更是记住了俞良的人情。
随后道具组接到指令,连夜改轿子。
也是为了将功补过,他们把每一根木棍都打磨得极其光滑,不敢留一丝木刺。
是真怕了。
第二天,轿子就改好了。
其实所谓“八抬”也就是加几根杠子,和传统制式略有不同,当然,肯定不是那么标准,但反正是电视剧,没必要太较真。
开拍前,郑小龙千叮万嘱,尤其交代来喜,也就是站在俞良后方的演员,务必把木杠举高,尽量减少俞良肩膀的受力。
先试了一遍,没问题,俞良没有任何不适,郑小龙其实也怕俞良强撑,一直仔细看俞良的表情,确认真没问题,而且都这个时候了,于是连忙开始实拍。
俞良表现得就像没受伤一样,状态依旧到位。
郑小龙看了一条,觉得效果虽不是最完美,但考虑到俞良的情况和拍摄进度,直接给过了。
拍完这一场,郑小龙总算松了口气。
俞良剩余的高粱地戏份大多是小镜头,就算用道具替代也不影响大局,代价小很多。
所以他本想劝俞良到此为止,回去好好休息,但俞良却坚持要一口气把所有高粱戏拍完。
其实是因为俞良已经想好要请假了。
昨晚,他在魔都的财务经理来电,说比特币波动很大,现已涨到300元一枚。虽然走势还不稳定,但俞良印象里,比特币爆发期好像快到了。
他觉得自己近期必须去一趟港城。
所以呢,他就想着,赶快把这些拍完。
而理由都是现成的,去港城休养,顺便真的做除疤。
郑小龙没理由不批。
郑小龙看俞良依旧生龙活虎,状态正好,余下的戏也不多,就当场调整拍摄计划,决定当天全拍完。
其他演员都表示理解,只有周薰不太乐意,她不是对调整通告有意见,纯粹是气俞良这么不爱惜身体。
但事已至此,她也不好多说什么。
拍摄进行得很顺利,俞良演技在线,郑小龙也有意放宽标准,所以基本上也都是一两条就过。
当天下午,俞良就拍完了所有高粱地戏份。
晚上,他随即去找郑小龙请假,一开口就是半个月,理由刚才也说了,去港城的医院休养和做除疤治疗。
其实俞良根本不用解释这么多。
郑小龙本来就想给他长假,何况俞良已拍完重头戏,之前进度又快,他的戏份已完成四分之三,就算再休一个月,回来也只需十天就能全部杀青。
再加上俞良这次帮了大忙,郑小龙二话没说就批了假,甚至还主动表示,“如果需要,还可以再延。”
俞良拿到假期,美滋滋的当晚就带着濮伦、王宝强和助理们离开了剧组。
他并没直接飞魔都转香港,因为比特币还在波动,玩几天也没事儿。
而且王保强也要回京城,俞良也想着看看爹妈,还有义父,所以就和王宝强一起回了京城,回家待了两天,好好享受了下父母的百般照顾。
还见了义父,张义谋也很关心俞良,见俞良没事儿,他也就放心了。
不过呢,俞良也得知了一个重要的事儿。
那就是义父又要拍电影了。
前两天正式开始筹备。
而且拍的电影,和他之前预想的一样,改编《陆犯焉示》。
出品方是乐视。
其实俞良不知道的是,他改变了时间。
上一世,这时间,这电影已经开拍了。
这一世,主要是因为他拍《唐探》,还把张义谋工作室的人都拉走了,张义谋这才多等了几个月。
俞良他不知道。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而且俞良知道了他也不在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