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拍摄进程推进,演员们陆续杀青离组。
小沈阳、宋小宝和桑平三人同一天杀青。尽管拍摄紧张,晚上俞良还是为他们安排了一场杀青宴。而杨蜜则在六月的最后一天完成拍摄,当天拍完便直接离组,连杀青宴都未参加,也未让俞良准备。
杨蜜离开时,与俞良交流甚少,仿佛这些日子只是逢场作戏。
当然,说完全没有感情是假的。杨蜜对俞良的感情颇为复杂。她极为聪明,虽然与俞良相识仅两年、见面次数不多,却常通过网络联系。她能看出俞良是个目标明确的人——某种程度上,她觉得他们是同类,但俞良比她更为极端。
杨蜜常觉得,俞良根本不像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反倒像个历经沧桑后变得彻底绝情的中年人。至少气质上如此。
因此杨蜜认为,即便自己真心倒追,结婚也无可能。俞良大抵只是与她玩玩——或许存有几分真心,但终究他要结婚了。这场即将到来的婚礼,她虽有过纠结,但转念一想:毕竟是娱乐圈,别太认真,差不多就行了。
最重要的是,杨蜜始终憋着一口气,觉得自己这次像是败下阵来,因此临走前并未过多表态。
但她内心仍希望俞良能说些软话,哪怕只是虚情假意。
然而俞良的确是个“西格玛男人”。正如杨蜜所想,没人能真正走进他的内心,包括他的父母。
他此时的目标非常明确:大富大贵,让父母安享晚年,最好还能有三个孩子、三个妈。
结婚?恐怕很难。
因此对于杨蜜的离开,他并未多言,甚至没有送行。
他怎会不知对方心思?想拿捏他?绝无可能。
再说,该占的便宜已经占尽……不对,该探索的早已全方位探索完毕。
对喜新厌旧的俞良而言,杨蜜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当然他也不是纯粹的王八蛋,感情总还是有一些的,毕竟杨蜜待他不薄,真心不错。
将来若有机会……
反正懂的都懂。
况且她并非不再回来。俞良已与所有离组演员商量好,他们将在正式杀青日再次来到泰国。俞良计划在唐人街举办一场盛大游行,用于拍摄片花及《萨瓦迪卡》的MV片段。
其实《唐探》上次就这样做过,俞良觉得效果不错、气氛热闹,于是决定复刻。当地人也愿意配合,甚至免费提供支持,那何乐而不为?他打算请回所有剧中演员。俞良推测,陈思成可能在开拍前或演员齐聚时已拍过类似桥段,只不过自己一时没反应过来——毕竟拍摄手法和流程确实不同。不过大家都很给俞良面子,或者说给担任监制的张艺谋面子,都表示会准时到场,这就挺好。
话说回来,对方(指张艺谋)基本上在泰国待满了一个月,有时来片场,有时不见人影。即便同住一家酒店,俞良也曾两三天见不到义父。但他听说,因已与乐视谈妥,义父又要筹备新电影了。不来剧组时,张艺谋就在构思新作——虽未透露题材,但俞良猜得到。
他估计就是那本《陆犯焉识》(因审核原因改用谐音)。
俞良颇有把握。此前几次见张艺谋,总见他手不释卷,而该书作者亦是《金陵十三钗》的原着作者,几乎是明示了。
这次俞良倒未动心思向义父讨要男一或男二。虽未看过电影,但他略翻过原着,讲的是一个特殊年代的遭遇,角色年龄偏大,与他并不契合,因此不打算开口。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今时不同往日,他不再是无名之辈。说句难听的,他已不再需要这类文艺片——哪怕是义父的作品。可以想象,即便这部电影由张艺谋执导,投资也未必能如郑小龙般大方,更不可能给他两千万片酬。
所以,即便张艺谋邀他,他也会尽量推辞——不能耽误赚钱。
或许有人觉得:张艺谋的电影都不拍?多少人求之不得。
但对俞良而言,他想拍义父的电影再简单不过。等过两年资金充裕,大可以自己出资请义父拍一部商业片,自己当男主,轻而易举。
再退一步,就像这次这样:将来他拍电影或电视剧,仍可挂张艺谋作监制,也算变相合作。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套,被俞良玩得明明白白。
所以他觉得不必急于一时,以后机会多的是。
……
“嘭!”
一辆车撞倒了一个人。但这并非普通事故,而是那人突然从天而降,车恰经过,人未落地便被撞飞。
车上立刻下来一人,左手拿着汉堡,一脸懵地看着地上的人。
“咔!”
原来这是《唐探》剧组在拍摄。今天是杀青日——严格来说还不算,明天唐人街还有一场盛大的游行戏份,国内也有部分未拍。但泰国部分占全片的98%,因此可视作基本杀青。
这一幕剧情是:主角于风锁定证据,确认思诺的变态养父就是杀人凶手,此前高中生失踪案和谋杀案也系他所为。
当然,背后实为思诺这个变态少年一步步诱导养父。此时主角尚未察觉,而思诺的养父见事情败露,撞窗逃跑欲搏一线生机,却恰被开车经过的黑警坤泰撞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