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姐终于给俞良带来了好消息。
中视传媒愿意投资八百万。
虽然金额不算大,但总算是个开门红。
而且俞良原本就没指望中视能投太多。
毕竟,他通过好大姐了解到,中视虽然涉足影视投资,但主要偏向纪录片和任务剧。比如之前的《山楂树之恋》,他们投的也不多,更多是负责宣发。
通常这类项目的投资上限也就五百万,所以这次能拿八百万投商业片,好大姐也尽力了。
当然,这钱也不是直接就给他了,毕竟是公家的钱,得走流程。
策划书要交,会议还要开,份额要谈。
但只要流程没错,基本上没问题。
至于份额,俞良不想马上谈,因为钱还没凑齐呢,这单家怎么谈。
到时候给多少份额合适?
所以俞良想着,等其他投资方敲定后,再一起协商。
总之,钱就没有好拿的。
时间紧迫,俞良挂完好大姐的电话,立刻打给了濮伦。
“哥,李董刚来电话,八百万。”他直奔主题。
濮伦听到这个消息后,没觉得八百万少,而是振奋了。
因为这也是他第一次负责整个剧组的筹备运作,尤其是拉投资这一块,真难啊。
跟着张义谋拍电影的时候,都只是忙于拍摄,哪里经历过这些。
濮伦也是体会到了普通制片人的难处。
他甚至开始理解张维平了。
因为别管张维平如何如何,至少拍摄的钱永远都是足的,他们不会因为资金苦恼。
“太好了,开门红啊!”濮伦放下手里的泡面,语气激动。
俞良却泼了盆冷水。
“别高兴太早,策划书搞定没?人家要看。”
“简单,这种策划就是走个形式,拍的时候未必按这个来,应付一下就行。”濮伦认为这个是小意思。
“行,你抓紧弄,弄好了就发电子邮件,号一会儿微信发给你。”俞良也没多纠结,能过关就行。
“你看着来,反正尽快搞一个像那么回事儿的给人家送过去。”俞良倒是无所谓,只要能应付就行。
“没问题,我一会儿就让他们写,加班加点也要在明天赶出来。”
“放心,我让他们加班,明天一定搞定。”濮伦顿了顿,又说了句题外话。
“良子,这次招的人都不错,尤其是那个张字贤,虽然不爱说话,但只要给他安排了活,埋头就是干,而且干的还不错。”
随后濮伦又献上了马屁。
“还是你有眼光啊。”
俞良没接这茬,直接问。“杜杨那边怎么样了?”
之前也说了,除了好大姐那里,万达他们也沟通了。
说起这个,濮伦的语气就没那么好了。“还是那套说辞呗,感兴趣感兴趣,但就是不给明确答复。”
而且语气越来越不好。“投就投,不投就不投,拖着咱们是什么意思。”
俞良沉默片刻,道。“那先别管他们了。”
濮伦却说道。“早就该听我的,直接把消息放出去,就算导演现在不方便露面,但剧本够硬,我再暗示一下导演是监制,投资肯定不缺。”
俞良知道这法子可行。
张义谋虽然舆论缠身,但在圈内的地位依旧稳固,哪怕只是挂名监制,也能吸引资金。
但俞良有顾虑,那就是投资方干涉选角,甚至干涉拍摄。
这是业内常态。
人家也有理。
“我投这么多,捧自家艺人怎么了?”
“改点剧本怎么了?”
你制作方能怎么说?
现在和以前可不一样了,以前导演哪管你这个那个,你投资方也得按照我的想法拍。
现在?
导演不听话就给我滚。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当然,这是最严重的,而且俞良他们基本上不会碰到这种情况。
但是吧,就怕撤资。
投资方撤资,剧组就废了。
这也是在业内经常发生的事儿。
这些都是俞良考虑到的。
因此,一开始他就只想找不干涉创作的投资方。
中视传媒人家肯定是不会干涉的,因为压根就没有艺人经纪这个业务。
当然,万达可能会,但是毕竟算是熟人,一切好商量,就算是有异议,但也不至于撤资。
而中影更不用说,有义父和座山雕的关系,肯定不会干涉。
但想法好,可目前只有中视差不多,而万达没下文,中影那边义父迟迟没动静,这就棘手了。
所以濮伦说找其他的投资方也没毛病。
但俞良觉得还有办法,先不着急找找别的投资方。
同时他也向濮伦说起了自己的顾虑。
濮伦一听,觉得俞良说的有道理。
因为剧本很完善了,可万一碰上那种喜欢干涉的投资方,片子不就毁了嘛。
同时懊恼自己没考虑到。
其实也不怪濮伦,刚才也说了,第一次全面负责筹备组建剧组,考虑不周正常。
“那怎么办?”
“不是还有中影吗?导演那边到底什么情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