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鱼鹰”那份浸透着鲜血与忠诚的情报,在镇江指挥部那盏明亮的强光灯下被完全解读之后,整个作战室内的气氛,并没有像赵率教预想的那样,变成一片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敌人阴谋的愤怒。
短暂的、令人窒息的死寂之后,一种更加奇特、更加令人心跳加速的氛围,开始弥漫开来。那是一种顶级猎手,在发现了猎物精心布置的陷阱后,非但没有选择绕开,反而决定要利用这个陷阱,来布置一个更致命的反杀之局时,所特有的、冰冷而又运筹帷幄的兴奋。
而这种兴奋的源头,正是站在巨大沙盘前,嘴角噙着一抹令人难以捉摸的微笑的护国主,顾昭。
他将那份记录着豪格所有阴谋的丝绸,轻轻地放在桌上,目光却没有看它,而是缓缓扫过在场每一位因为后怕而脸色发白的高级将领。
“诸位,”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豪格为我们,搭好了一个非常精彩的舞台。如果我们不上去,唱一出更精彩的大戏,岂不是辜负了他的一番‘美意’?”
话音落下,一场由共和国最高统帅亲自导演、旨在彻底摧毁豪格复国梦的宏大“表演”,正式拉开了序幕。
顾昭的“表演”,首先从舆论场上开始。
隔天,由共和国宣传部直接控制、发行量遍及全国乃至海外藩属的《皇家日报》头版头条,用最醒目、最激昂的字体,刊登了一篇名为《镇江大捷,国贼授首在即——记护国主亲临前线三日,豪格匪帮全线崩溃》的报道。
报道中,用极尽夸张和煽情的笔墨,描绘了顾昭抵达前线后,敌军是如何闻风丧胆、一触即溃的。字里行间,充斥着对护国主神威的无限吹捧,和对敌军“外强中干、不堪一击”的极度蔑视。这份报纸,通过最快的渠道,被加急送往军中每一个连队,甚至被刻意地、通过某些“走私”渠道,“泄露”到了鸭绿江对岸。
一时间,从镇江前线的普通士兵,到南京街头的贩夫走卒,都被这种巨大的、被刻意营造出来的胜利气氛所感染,一种骄傲自满、甚至有些轻敌的狂热情绪,如同瘟疫般迅速扩散。
舆论的铺垫完成之后,顾昭在北方战区总指挥部,召开了又一次高级军事会议。这一次,与会的不仅有嫡系将领,还包括了数名从南京派来、背景复杂、被认为是崇祯皇帝安插眼线的监军御史。
会议的气氛,从一开始就显得有些“沉重”。
顾昭坐在主位上,脸上带着明显的、混合着懊恼与不甘的神色。他一反常态地长吁短叹,甚至用拳头,轻轻地锤了一下桌面。
“唉!”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对着以赵率教为首的众将说道,“都怪我!怪我太过谨慎了!昨日,在豪格那厮刚刚露出败退迹象之时,若是当机立断,下令全军趁胜追击,说不定,现在豪格小儿的脑袋,已经被悬挂在镇江的城头了!错失良机,错失良机啊!”
赵率教等人都是知道内情的核心人员,此刻个个都成了“影帝”。他们低着头,脸上同样露出了“追悔莫及”的表情,仿佛真的因为错失战机而痛心疾首。
而那几位监军御史,则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位年轻护国主脸上的“急躁”和“急于求成”。
紧接着,顾昭猛地站起身来,仿佛下定了决心,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大声下令:
“时不我待!不能再给豪格任何喘息的机会!传我的命令,全军立即停止休整,补充弹药粮草,三日之后,以第二军团为先锋,向义州方向,全线追击!我意已决,要毕其功于一役,务必在开春冰雪消融之前,收复汉城,活捉豪格!”
这个“骄傲轻敌、急于求战”的决定,让那几名监军御史的眼中,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他们知道,一份足以让南京那位皇帝陛下“安心”的情报,已经到手了。
顾昭非常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无数双眼睛之下。他的军中,不仅有崇祯的眼线,也必然有其他旧势力的暗探。他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些他早就掌握了的“内鬼”,将他想要敌人知道的情报,原封不动地,传递到豪格的帅帐之中。
事实,也正如顾昭所料。
在义州群山之中,一处戒备森严的山谷内,豪格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两份让他欣喜若狂的情报。
一份,是手下从明军阵地对面,冒险弄回来的那份《皇家日报》。看着上面那些狂妄自大的吹嘘,以及“豪格匪帮仓皇逃窜”的字眼,他气得脸色铁青,但嘴角,却不由自主地上扬。
而另一份,则是通过他安插在明军后方、与南京旧势力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秘密渠道,传回来的密报。密报的内容,与军事会议上的情况,几乎一字不差——顾昭后悔自己过于谨慎,已经下令,三日后,全军向义州方向,发动总攻!
两份来自不同渠道、却又完全一致的情报,彻底打消了豪格心中最后的一丝疑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