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那场盛大的国宴,在台湾紧急军报抵达的那一刻,便已经事实上的终结了。先前那热烈喧嚣的歌舞升平,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扼住了喉咙,整个空间,陷入到了一种诡异的、令人窒息的死寂之中。
数百名大明朝最顶尖的文武官员,此刻都成了这场无声戏剧的观众。他们屏住呼吸,目光随着那位端着金杯、走下丹陛的九五之尊,缓缓移动,最终,聚焦在了那个依旧如苍松般挺立的身影之上。
崇祯皇帝,将那杯他亲手斟满的御酒,递到了顾昭的面前。烛光摇曳,在那金黄的酒液之中,映照出的,是君与臣,两张同样平静,却又同样蕴藏着万千雷霆的面容。
“台湾……就交给你了。”
这句轻描淡写的话,如同最终的判词,清晰地,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边。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们都在等待着顾昭的反应。是会推辞?还是会提出条件?毕竟,谁都看得出来,这既是一份重托,更是一场……放逐。
然而,顾昭的反应,却再一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只见他没有丝毫的犹豫与迟疑,甚至连眼神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波动。他后退一步,以一种无可挑剔的、标准的武将礼仪,单膝跪地,双手,稳稳地,接过了那杯沉甸甸的金杯。
“臣,顾昭,领旨!”
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充满了金石之气,驱散了满殿的诡异与沉寂。
随即,他高举酒杯,目光灼灼地,望向御座之上的崇祯,发表了一番让所有人都挑不出半点瑕疵的慷慨陈词。
“陛下所忧,即是臣之所向!”
“我大明疆土,神圣威严,寸土不可失!我大明子民,皆为陛下赤子,一人不可辱!台湾自古便是我华夏之地,如今,却被一群来自万里之外的红毛小丑所盘踞,更敢炮击我大明宗室,围困我朝廷船队,此乃国耻!奇耻大辱!”
“臣此去,非为一己之开疆拓土之功,只为雪我大明之耻,扬我天朝国威!让那四海蛮夷,皆知我中华天威,不容侵犯!”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凛然的正气与滔天的战意。最后,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重重地,将金杯顿在地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巨响,如同誓言。
“此战,臣若不胜,愿提头来见!”
一番话,说得是何等的忠肝义胆,何等的气壮山河!那些原本准备看好戏的旧官僚们,脸上的幸灾乐祸,瞬间僵住了。而那些为顾昭担忧的内阁新贵们,脸上也露出了复杂的神情。他们知道,国公爷的这番表态,已经将自己放在了一个无法后退的、道德的制高点上,也彻底堵死了皇帝,可能存在的任何,关于他“拥兵自重、不愿离京”的猜忌与指责。
御座之上的崇祯皇帝,在听到这番话后,脸上,果然露出了“龙颜大悦”的神情。
“好!好一个‘不胜,愿提头来见’!不愧是朕的镇国公,国之柱石!”
他抚掌大笑,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显得格外洪亮,也格外……虚假。
(调虎离山之计,成了!顾昭啊顾昭,你纵有天大的本事,也终究是朕的臣子。你这番话说得越是慷慨激昂,就越是断了自己所有的退路!等你带着你的海军,远赴万里之外的蛮荒之地,与那红毛夷打得两败俱伤,京师与江南,这帝国的权力核心,就将重新,回到朕的手中!没有了你这头猛虎在侧,那些被你扶植起来的新贵,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内心深处的狂喜与算计,在崇祯的脑海中,疯狂翻涌。他当即,宣布了一系列,看起来是对顾昭无比信任与支持的“恩赏”。
“为助爱卿旗开得胜,朕决定!将京营之中,新近编练完成的,装备最精良、战力最强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共计一万两千人,全权交由镇国公指挥调遣,随你一同出征!”
“此外!朕再从内帑与国库之中,拨出一百万两白银,作为此次远征的军费,即刻解送皇家银行,由你全权支配!”
这“恩威并施”的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将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这支由顾昭亲自督造、完全按照西式标准训练的、最精锐的陆战力量,一并“打包”送走,这无疑是彻底抽走了顾昭,留在京畿地区,最锋利的一柄尖刀。而那百万两白银的军费,既是支持,也是一种捧杀,向天下人昭示着,他这个皇帝,为了收复台湾,是如何的不遗余力,是如何的信任顾昭。
诏令一下,群臣的众生相,便在这辉煌的烛光之下,上演得淋漓尽致。
以新任内阁首辅来宗道为首的顾昭派系官员,一个个面沉如水,脸上写满了无法掩饰的忧虑。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顾昭的离开,对于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政体系,意味着什么。没有了这根定海神针坐镇中枢,他们这些技术官僚,在未来,将要独自面对皇帝,以及那些无时无刻,不想着反扑的旧势力,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