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人生(二)
新店开业三个月后,湘西的秋天已经深了。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叶片片飘落,铺就一条金黄的道路。赵金草的“金草烧饼”店门前,依然每天排着不长不短的队伍。
这些日子里,金草学会了拒绝。
母亲第三次来找她,希望她能回去帮弟弟打理老店时,金草平静地摇了摇头:“妈,我这里走不开。”
“你就忍心看着你弟弟的店倒闭吗?”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那可是你一手做起来的店啊!”
金草擦拭着柜台,动作没有丝毫停顿:“那是他的店了。我给了他十二年的心血,不能再给一辈子。”
母亲愤然离去时,金草的心还是会疼,但她没有追出去。她转身将刚出炉的梅干菜烧饼递给排队的小女孩,看着孩子满足的笑脸,内心的波澜渐渐平息。
这天下午,店里来了位特殊的客人。
“请问...是赵金草女士吗?”一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站在柜台前,手里拿着一张已经泛黄的旧照片。
金草抬头,愣了片刻。眼前的男人有几分面熟,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我是周文渊,周家村的。”他微笑着提醒,“很多年前,我们曾经...”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周家村,那是她二十岁前的家。周文渊是村里周老师的儿子,比她大两岁,是村里少有的大学生。他们曾有过一段朦胧的情愫,在她来城里开店前,对方曾向她表白,却被她以“要照顾家里”为由拒绝了。
“文渊哥?”金草难以置信地看着他,“你怎么找到这里的?”
周文渊举了举手里的照片:“我母亲前阵子整理旧物,找到了这个。她说在电视上看到了关于你的报道。”
金草这才想起,上个月确实有本地电视台来采访过她,做了一期关于“传统小吃创新”的节目。
“我在州立学院教书,最近刚调回吉首。”周文渊解释道,目光柔和地打量着店面,“你的故事很励志。”
金草突然意识到自己还系着沾满面粉的围裙,下意识地想躲,却又强迫自己站定。她已不是那个会因为自身形象而自卑的年轻女孩了。
“要不要尝尝新口味的烧饼?”她最终只是这样问道。
周文渊点了两种口味的烧饼和两杯茶,坐在了靠窗的位置。金草让助手小芳照看柜台,自己也端了杯茶坐在他对面。
“听说你一直没结婚。”周文渊轻声说。
金草笑了笑:“忙店里的生意,没时间考虑这些。”
两人聊起了各自的经历。周文渊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如今独自带着十岁的女儿生活。而金草则简要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轻描淡写地带过了为家庭付出的部分。
“你还是和以前一样要强。”周文渊看着她的眼睛说。
金草低下头,没有回应。要强?她只是别无选择。
临走时,周文渊要了她的电话号码:“我女儿特别喜欢吃烧饼,以后可能会常来叨扰。”
金草以为这只是客套话,没想到第二天下午,他真的带着一个小女孩来了。
“这是周雨,我的女儿。小雨,这就是我跟你说的做烧饼特别好吃的赵阿姨。”
小女孩腼腆地躲在父亲身后,探出头来小声说:“阿姨好。”
金草的心突然柔软下来。她蹲下身,与小女孩平视:“你好啊,小雨。想不想看看烧饼是怎么做的?”
小女孩眼睛一亮,用力点头。
从那天起,周文渊每周都会带女儿来两三次。有时是买烧饼,有时只是坐一会儿。金草能感觉到他目光中的关切,但她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距离。
改变发生在一个雨夜。
那天下着暴雨,已经过了关店时间,金草正在清点当日的收入,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哭腔:
“金草,你爸住院了...医生说需要做手术...”
金草的心猛地一沉:“怎么回事?”
“你弟弟的店...倒闭了。债主上门讨债,你爸一气之下...”
金草闭了闭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哪家医院?我马上过去。”
挂掉电话,她匆匆收拾东西准备关门,却发现门外站着一个人——周文渊撑着一把黑色的雨伞,正抬手准备敲门。
“我看这么晚还亮着灯,担心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看到她焦急的神色,他顿住了,“出什么事了?”
“我爸住院了,我得马上赶去医院。”金草的声音有些发抖。
“这么大雨不好打车,我送你。”周文渊毫不犹豫地说。
去医院的路上,金草望着窗外瓢泼的大雨,第一次在外人面前流露出脆弱:“我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弟弟根本不懂经营,也不肯用心学...”
“这不是你的错。”周文渊轻声说。
医院里,父亲已经脱离了危险,但脸色依然苍白。母亲坐在病床前抹眼泪,弟弟则站在窗边,低着头不敢看金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