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汤的距离(五)
寒冬将至,北风开始在窗外呼啸。陈阿姨一个月的合约期满,提着行李离开了李家。临走前,她特意把所有的育儿要点都和赵老师重新梳理了一遍。
“赵老师,您现在已经很专业了,”陈阿姨笑着鼓励,“记住排气操要每天做,辅食下个月可以慢慢添加,先从米粉开始...”
正老师认真记笔记,手有些发抖。这是她第二次“上位”专职带孙,压力比第一次更大。
小薇的产假也即将结束,她每天都要去市医院做产后康复训练。“医生说我的盆底肌恢复得不好,需要系统训练。”小薇一边收拾康复用品一边解释,“每次训练一个小时,加上来回时间,大概要两个半小时。”
这意味着赵老师每天有将近三个小时要独自面对宝宝。
第一天,小薇刚出门不到十分钟,宝宝就开始哭闹。赵老师按照陈阿姨教的方法一一尝试:检查尿布、喂奶、做排气操...但宝宝仍然哭个不停。
“小祖宗哟,你到底要什么呀?”赵老师急得满头大汗,最后不得不给李老师打电话求救。
李老师正在早市挑菜,接到电话赶紧往回赶。到家时,看见赵老师抱着哭闹的宝宝在客厅里来回踱步,自己也快要哭出来了。
“来来,爷爷抱抱。”李老师洗净手,接过孙子。说也奇怪,宝宝在爷爷怀里慢慢停止了哭泣。
赵老师又喜又恼:“这小没良心的,跟我闹了半天,爷爷一抱就好了!”
李老师得意地笑:“这就是血缘的神秘力量啊!”
但好景不长,第二天李老师要去学校参加退休教师活动,赵老师只能独自面对挑战。这次她学聪明了,提前把手机架好,录像请教陈阿姨。
“赵老师,宝宝可能是要长牙了,牙龈痒痒。”视频里陈阿姨仔细观察后判断,“您试试用冰镇的牙胶给他咬咬。”
赵老师赶紧从冰箱里找出牙胶——这是之前小薇网购的众多婴儿用品之一。果然,宝宝咬着牙胶很快安静下来。
“成功了!”赵老师对着手机那头的陈阿姨高兴得像个小学生。
随着小薇产假结束的临近,家里的快递越发多了起来。每天都有好几个包裹堆在门口:尿不湿、湿纸巾、婴儿辅食、孕妇恢复用品...
李老师对这些快递颇有微词:“又买!衣柜里都堆不下了!这些纸尿裤跟之前买的有什么不一样?不都是纸尿裤吗?”
小薇耐心解释:“爸,这是夜用的,吸水性更好;这是敏感肌专用的;这是拉拉裤,学走路时穿的...”
最让李老师咋舌的是一本《会讲故事的早教大全发声书》,价格高达三百多元。
“一本书要三百多?抢钱啊!”李老师翻来覆去地看那本厚厚的发声书,“这不就是按个钮会出声吗?哪值这个价!”
但很快,这本发声书就成了宝宝的挚爱。只要一按按钮,书中就会传出儿歌、顺口溜或者小故事。宝宝尤其喜欢其中一首《小燕子》,每次听到都会手舞足蹈。
赵老师也发现了这本书的妙用——只要播放儿歌,宝宝就能安静好一会儿。她甚至学会了里面的几首儿歌,在发声书没电时自己唱给宝宝听。
一天下午,小薇去做康复训练,李老师去学校开会,赵老师独自带娃。发声书突然没电了,宝宝开始哭闹。赵老师急中生智,用自己的方式唱起了《小燕子》: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宝宝停止哭泣,睁大眼睛看着奶奶。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赵老师边唱边做动作,把宝宝逗得咯咯笑。
当小薇回家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幕:赵老师抱着宝宝,一边唱儿歌一边跳舞,祖孙俩笑得像两个孩子。
“妈,您唱得真好!”小薇惊喜地说。
赵老师不好意思地停下:“瞎唱呗,发声书没电了...”
小薇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个快递:“正好,我买了个新的发声玩具,您看看喜不喜欢。”
这次是一个智能故事机,据说能连接手机更新内容。李老师看到价格标签后又忍不住嘀咕:“又是一个三百多!这些商家就会赚孩子的钱...”
但赵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研究起来:“这个好,不用换电池,充电就行。”
渐渐地,赵老师不仅习惯了这些现代育儿产品,还学会了网购。在李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她用自己的退休金账号注册了电商平台,开始给孙子买衣服和玩具。
“这件连体衣多好看,还是纯棉的。”赵老师向小薇展示她买的第一件网购商品。
小薇惊讶地看着婆婆:“妈,您学会网购了?”
“跟陈阿姨学的,她教我怎么看评价、怎么选尺寸。”赵老师颇为自豪。
李老师发现后,第一反应是心疼钱:“又乱花钱!孩子长得快,衣服穿不了多久就小了!”
但当他看到孙子穿着新衣服咿咿呀呀的样子,语气又软了下来:“不过...确实挺好看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