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五)
新年伊始,李志远收到一条意外短信:“望远镜收到了,谢谢。但不必如此。——陈”
他盯着屏幕看了许久,最终回复:“只是为了小辉。不必提及我。”
几分钟后,手机再次震动:“可否一见?今天下午四点,大学城咖啡馆。”
李志远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与妻子(前妻)的追求者见面?这提议荒谬又尴尬,但他莫名觉得应该去。
陈老师早已等在咖啡馆角落,面前摆着两杯绿茶。见到李志远,他起身握手,动作自然得不像是面对“情敌”。
“谢谢你能来。”陈明推了推眼镜,“首先,望远镜我会送给小辉,但会说明是你送的。诚实很重要,尤其是对孩子。”
李志远皱眉:“没必要。我只是想让他开心。”
“其次,”陈明继续道,仿佛没听见他的话,“我想你应该知道,我和林静只是朋友。我确实欣赏她,但她明确表示目前不想开始任何新关系。”
李志远怔住了,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我告诉你这些不是因为大方,”陈明苦笑,“而是觉得我们都不该活在一厢情愿的想象中。林静是个独立的人,不是奖杯,不是你我都想赢得的战利品。”
这话直白得近乎无礼,却莫名让李志远感到释然。
“我明白。”他最终说,“谢谢你的坦诚。”
两人聊了一个多小时,出乎意料地投缘。陈明是大学社会学教授,研究当代中国家庭关系转型;李志远则用自己的婚姻提供了鲜活案例。
“很有意思,”陈明说,“你们这一代企业主在经济上快速适应市场经济,情感上却还困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
临别时,陈明突然问:“你还爱她吗?不是作为妻子或孩子母亲,而是作为林静本人。”
李志远沉默良久,答非所问:“我希望她快乐,即使与我无关。”
走在回家的路上,李志远思考着陈明的问题。他爱的是记忆中的林静,是习惯的存在,还是那个真正独立的人?他发现自己竟无法立即回答。
开春后,李志远的小公司接到一个意外订单:为一家连锁书店开发定制管理系统。项目不大,但正是他想要的方向。
第一次项目会议,对方负责人迟到十分钟。当会议室门推开时,李志远手中的笔差点掉落。
“抱歉堵车了。”林静穿着一身合体的职业装,头发已长至肩部,利落扎在脑后。她从容地与每个人握手,轮到李志远时只是微微一怔,随即恢复专业微笑:“李总,没想到是贵公司承接项目。”
会议中,李志远得知林静不仅考取了会计证书,还受邀加入这家连锁书店担任财务总监。她发言条理清晰,提问切中要害,与记忆中那个围着灶台转的主妇判若两人。
休息间隙,李志远找到机会与她单独交谈:“恭喜你,静静。真的很为你高兴。”
林静打量着他,眼神复杂:“谢谢。我也没想到四十三岁还能重启职业生涯。”
“你一直很聪明,只是...”李志远戛然而止。
“只是被埋没了?”林静接完他的话,却无怨怼之意,“其实该感谢你。如果不是那场...变故,我可能永远没勇气走出舒适区。”
项目期间,两人因工作频繁接触。李志远发现林静在商业上的敏锐远超预期,她提出的几个建议极大改善了系统实用性。
一次加班晚归,他们并肩走出办公楼。春夜微风拂面,带着花香。
“还记得我们刚创业时吗?”林静突然说,“也是这样整天加班,吃便利店的饭团当晚餐。”
李志远微笑:“你总抱怨饭团里的梅干太酸。”
“然后你会特意去买不加梅干的。”林静接话,两人同时陷入回忆的静默。
走到停车场,林静忽然转身:“志远,有件事一直想告诉你——我原谅你了。”
李志远愣在原地,喉咙发紧。
“不是为复合,”她急忙补充,“只是为我自己。抱着怨恨太累了,我想轻装前行。”
路灯下,她的眼睛明亮如星。李志远感到心中某个紧绷多年的结悄然松开。
“谢谢,”他声音沙哑,“我也在学着原谅自己。”
项目结束时,书店系统运行顺利。庆功宴上,林静公开感谢李志远团队的专业精神。掌声中,他们的目光相遇,有一种无需言说的理解。
夏天,小辉小学毕业。毕业典礼上,李志远和林静并肩坐在家长席,为儿子鼓掌喝彩。当听到小辉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时,李志远忍不住热泪盈眶。
“我要谢谢我的爸爸妈妈,”小辉在台上说,“虽然他们不在一起了,但都教给我重要的事:妈妈教我永不放弃,爸爸教我勇敢面对错误。”
典礼后,一家三口难得一起吃饭。小辉兴奋地讲述中学计划,两个大人微笑着听。
“爸爸,妈妈,你们能不能偶尔一起陪我?就像今天这样。”小辉突然问,眼神期待却不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