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八)
市中心的“金色年华”社区广场人头攒动。巨大的蓝色背景板上,“关爱银龄·记忆有光”社区关爱日活动暨“记忆向日葵”公益项目启动仪式的字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彩旗飘扬,音乐轻快,各个公益组织的展位前都围满了咨询的老人和家属,气氛热烈而温馨。
然而,在“记忆港湾”和“关爱银龄”基金会联合搭建的核心展台后方,小满却感觉自己的心脏正被一只冰冷的手紧紧攥住,每一次跳动都牵扯着剧烈的疼痛和窒息感。她强迫自己深呼吸,试图压下胃里翻江倒海的恶心感和指尖无法控制的颤抖。厚厚的粉底掩盖不住她眼下的青黑,精心熨烫的米白色套装下,冷汗已经浸湿了后背。
张红梅的威胁短信和电话在她发出那条“划清界限”的信息后,诡异地沉寂了两天。但这死寂般的平静,非但没有带来丝毫安宁,反而像暴风雨前的低气压,压得她喘不过气。她几乎可以肯定,张红梅就在附近,像一条潜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准备在最重要的时刻,给予她致命一击。
“小满,放松点,你准备得非常充分了!”陈姐看出她的紧张,用力握了握她的肩膀,眼神里充满鼓励和信任,“基金会领导和好几家媒体都到了,就等你了。记住,你是代表‘记忆港湾’,代表千千万万像你母亲一样的老人和他们的家庭发声!你的故事,有力量!”
小满看着陈姐眼中的光,又瞥了一眼展台旁精心布置的“记忆向日葵”展示区——那里有家属们分享的老照片和温情故事墙,有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科普展板,还有几盆象征着项目精神的、刚刚长出几片叶子的向日葵幼苗盆栽(是她特意从院子里移栽过来的)。这一切,凝聚了她和“记忆港湾”所有人的心血,承载着对母亲最深切的告慰,也寄托着帮助更多家庭的希望。
她不能倒下!绝不能!
“下面,让我们有请‘记忆向日葵’公益项目的发起人之一,也是我们‘记忆港湾’家属互助组织的核心成员——林小满女士,为我们分享她的故事和这个项目的愿景!”主持人热情洋溢的声音通过音响传遍广场。
掌声响起。小满深吸一口气,挺直脊背,像一株在狂风中努力扎根的幼苗,走上了那个被聚光灯笼罩的舞台。台下,是黑压压的人群,有好奇的市民,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带着患病亲属的家属,还有扛着摄像机的记者。她的目光扫过人群,心脏狂跳,试图在攒动的人头中寻找那个可能出现的、充满仇恨的身影。
“大家好,我是林小满…”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出,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很快被她强行压下。她开始讲述,讲述母亲陈桂兰是如何从那个无所不能的坚强女性,一步步被阿尔茨海默病侵蚀;讲述自己从最初的忽视、焦虑,到后来的疲惫、烦躁,直至母亲去世后,在那本发黄的笔记本里,读懂了那份被遗忘却从未消失的、沉默而笨拙的爱;讲述“记忆向日葵”项目的初衷——希望用这种充满生命力的花,连接起更多在遗忘迷宫中挣扎的家庭,提供支持,传递温暖,让爱在遗忘中依然能被看见、被铭记。
她的讲述并不华丽,甚至因为内心的巨大压力和煎熬而显得有些艰涩,但那份源自切肤之痛的真实和深沉的情感,却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抓住了台下听众的心。当她讲到母亲一遍遍回答幼小的她“那是向日葵”,讲到母亲在遗忘中依然本能地“藏药”试图减轻女儿负担时,台下许多人悄悄抹起了眼泪。摄像机忠实地记录着这一切。
“…所以,我们发起‘记忆向日葵’,是希望…”小满的声音渐渐平稳下来,带着一种悲悯的力量,“希望每一株向阳而生的向日葵,都能成为一个提醒,提醒我们去看见那些被病魔掩盖的、沉默的爱;提醒我们,在照护这条漫长而艰辛的路上,允许自己疲惫,但也不要忘记,彼此扶持,传递希望…”
就在她的话音刚落,掌声即将再次响起的那个微妙间隙——
“骗子!杀人犯的女儿!别听她胡说八道!她爸是杀人犯!撞死了我爸跑了二十多年!”一个尖利、嘶哑、充满刻骨仇恨的女声,如同平地惊雷,猛地从人群后方炸响!
时间仿佛瞬间凝固了!
所有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声音来源!
只见张红梅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外套,头发凌乱,面容因激动和仇恨而扭曲,正奋力拨开人群往前冲!她手里挥舞着一张放大的、模糊不清的黑白照片(依稀能看出是一个男人的遗像),声嘶力竭地哭喊着:
“大家看看!这就是她爸撞死的我爸!李建国!他们林家躲了二十多年!现在装模作样出来当好人!办什么公益?呸!就是拿脏钱给自己脸上贴金!博同情!骗捐款!她爸是杀人犯!她是杀人犯的女儿!大家别被她骗了!”
尖利的指控像淬毒的匕首,狠狠扎向舞台中央的小满!聚光灯下,她脸色瞬间惨白如纸,身体晃了晃,仿佛下一秒就要倒下。台下一片哗然!惊愕、疑惑、鄙夷、看热闹的目光如同利箭般射向她。记者们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镜头瞬间对准了突然出现的张红梅,也捕捉着小满摇摇欲坠的身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