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散人归(二)山水之间
九月初,暑气未消,空气里却已悄然渗入一丝秋的爽利。陈建平开着车,载着妻子淑芬和儿子小宇,一路向南。儿子考上的大学坐落在邻省一座以山水闻名的城市。夫妻俩一合计,决定提前两天出发,权当一家三口的小小旅行,也让孩子能提前熟悉环境,缓解离家的忐忑。
车厢里弥漫着轻松与期待。升学宴那晚的失落与不快,如同车窗外飞速倒退的景物,被刻意地抛在了身后。看着后视镜里儿子略显兴奋又带着点青涩的侧脸,陈建平心中那点郁结早已被自豪和释然取代。淑芬剥着橘子,偶尔递一瓣给儿子,再塞一瓣到丈夫嘴里,三人说说笑笑,空气是甜的。
提前抵达目的地,安顿好学校附近的酒店,一家三口便兴致勃勃地寻访起当地的名胜。远离了家乡的喧嚣和那些复杂的人情网,在这陌生的山水之间,他们的脚步格外轻快。
次日,他们来到一处依山傍水的古村落景区。青石板路蜿蜒,白墙黛瓦在绿树掩映下宁静古朴。正当他们在一家特色小餐馆落座,准备尝尝当地风味时,门口走进来两个人影,让陈建平夫妇瞬间愣住了。
竟是刘总和李娜。
刘总一身休闲装,手里还拿着个公文袋,显然是在出差间隙。李娜则背着个轻便的双肩包,脖子上挂着相机,一副游客打扮。四目相对,空气仿佛凝固了几秒。刘总脸上掠过一丝极其罕见的尴尬,李娜的笑容也僵在脸上,随即化为一种强装的热情。
“老陈!淑芬!哎呀,太巧了!”李娜率先打破沉默,声音拔高了几分,“你们也来玩?”
“是啊,送孩子上学,提前来转转。”陈建平定了定神,语气平淡。淑芬则微笑着点点头,目光温和地落在小宇身上,介绍道:“这是儿子小宇。”
“叔叔阿姨好。”小宇礼貌地打招呼。
刘总清了清嗓子,努力找回平日的从容:“咳,建平,淑芬,真没想到在这碰上。我过来谈个项目,顺便…散散心。”他眼神闪烁了一下,避开了陈建平的目光,“李娜是来旅游的。”
气氛微妙而紧绷。陈建平本想客气两句就分开坐,淑芬却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温声道:“既然这么巧,不如就一起坐吧?正好也热闹点。”她看向刘总和李娜,“你们看呢?”
刘总和陈建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无奈和……一丝微妙的松动。李娜立刻接话:“好啊好啊!人多吃饭香!”
一顿饭,吃得五味杂陈。起初的寒暄过后,话题不可避免地绕到了孩子身上。小宇说起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刘总和李娜都真心实意地夸赞了几句。
或许是这远离家乡的山水卸下了心防,或许是旅途的疲惫让人更易袒露脆弱,几杯当地自酿的米酒下肚,气氛竟意外地融洽起来。话题也不知怎的,拐到了各自的家庭和生活。
刘总摩挲着酒杯,脸上不再是商场上惯有的精明,而是深深的疲惫:“老陈,那天……唉,实在是对不住。信息我看到了,是真想去,可那天……家里闹得天翻地覆。”他苦笑一声,声音低了下去,“我那混小子,在国外读了一半闹着要休学创业,跟他妈吵得不可开交,我夹在中间焦头烂额。手机?根本顾不上看,看了也心烦……后来宴席过了,觉得空发个红包太难看,可又拉不下脸来解释这糟心事……”他摇摇头,自嘲地笑了笑,“现在想想,还不如当初硬着头皮去你那儿坐坐,躲个清净也好。”
李娜也放下了相机,眼神有些黯淡:“淑芬姐,建平哥,我也不是故意不回消息。那段时间……我儿子中考失利,离重点线差了几分,家里气氛低到了冰点。我天天跑学校、找关系,愁得整夜睡不着。看到你家小宇那么出息,我这心里……真是又羡慕又难受,还有点说不出的别扭。怕去了强颜欢笑反而扫兴,也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绪。后来发红包,也是觉得实在过意不去,想表示一下心意,真没别的意思……”她说着,眼眶微微泛红。
陈建平和淑芬静静地听着,心中的那点芥蒂,如同桌上的酒气,在坦诚的倾诉中渐渐消散。他们看着眼前这两位在各自领域也算风光的人物,此刻卸下伪装,流露出的竟是同样为子女焦虑、为家庭所困的普通父母的疲惫与无奈。
原来,那场他们以为承载了无数期盼、需要真心见证的升学宴,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生活洪流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浪花,甚至可能在不经意间戳中了他人心底的隐痛或失落。他们只看到了自己家的艰辛与喜悦,却未曾想到,别人家的经,同样难念,各有各的愁绪与难处。
“理解,都理解。”淑芬轻轻拍了拍李娜的手背,语气温柔,“孩子的事,当父母的,哪有不操碎心的。你们也不容易。”
陈建平端起酒杯,对着刘总示意了一下:“老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过去的事,不提了。今天能在这山水之间碰上,也是缘分。为孩子们,干一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