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京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除夕的喜庆余温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却已弥漫开一股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息。宫墙之内,皇帝处理完例行的祭祖与朝贺,并未如常歇息,而是屏退左右,只带着贴身大太监,踏着未化的积雪,悄然行至宫中一处僻静却充满生气的院落。
这里住着小鱼和她的八个孩子。院子里,孩子们的笑声如同冰天雪地里破土而出的嫩芽,驱散了深宫的沉闷。五胞胎已然是活泼可爱的年纪,另外三个稍大的孩子也懂事地围着母亲和弟妹。皇帝站在月洞门外,并未立刻进去,只是静静地看着。小鱼正弯腰给最小的女儿整理衣领,侧脸在朦胧的灯笼光下显得温柔而坚韧。这一刻的温馨景象,与他即将掀起的血雨腥风形成了尖锐的对比。他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但旋即被决绝所取代。这世间的清净,总要靠雷霆手段才能换来。他逗弄了会儿孩子们,尤其抱了抱那聪颖过人、眉眼间已有几分帝王威仪的五胞胎长子,稍坐片刻,便起身离去,背影融入沉沉的夜色。
所谓的“封笔辍朝”,不过是一道精心布置的迷障。养心殿的烛火彻夜通明,皇帝运筹帷幄,一道道密令通过绝对忠诚的暗卫,如同无形的蛛网,悄无声息地覆盖了整个京城。京畿守军的关键岗位早已完成了秘密换防,刀锋向内,只待那一声令下。这是一个赌上国运的局,目标直指盘根错节、尾大不掉的四王八公集团,尤其是那位手握重兵、心怀叵测的四王爷和与他勾结最深的八公。皇帝要借这个新旧交替的时机,将他们连根拔起。
大年初一,本应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的日子。人们会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道祝福,共度佳节。然而,就在这个本该欢乐祥和的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打破了京城的宁静。
黎明时分,当第一缕微弱的曙光还未穿透紫禁城那高耸的琉璃瓦时,一阵沉重的马蹄声和整齐的踏步声骤然响起。这声音如同闷雷一般,在寂静的京城中回荡,惊醒了沉睡中的人们。
紧接着,全城戒严的命令如同一道闪电,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甲胄鲜明的兵士们如临大敌般扼守着所有的交通要道,只许进不许出。街道上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片空荡荡的冷清。
一种无形的恐慌如同瘟疫一般,在权贵聚居的区域迅速蔓延开来。人们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会在大年初一这样的日子里实行如此严厉的戒严措施。
巳时二刻,正当人们的恐慌情绪逐渐升级时,一道更为惊人的命令如同死神的镰刀一般,无情地挥向了四王府、八公府以及他们的核心党羽府邸。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那座以“白玉为堂金作马”而闻名的荣国府。
此时的荣国府,早已不是当年的钟鸣鼎食之家。自三年前林黛玉泪尽而逝,府中便似被抽去了一缕精魂。贾母虽因小鱼暗中调理,身体意外地强健,但精神上的打击却接踵而至。她眼睁睁看着家族无可挽回地滑向深渊:贾赦、贾琏等人依旧挥霍无度,贾政迂腐无能,王熙凤虽勉力支撑,却也独木难支,内部矛盾日益激化。贾母多次想要昏厥过去,逃避这令人心碎的现实,奈何那强健的体魄成了另一种折磨,让她不得不清醒地承受一切。
当如狼似虎的官军撞开朱红大门时,荣国府内顿时乱作一团。哭喊声、呵斥声、砸碎器物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昔日诗礼簪缨之地,顷刻间沦为修罗场。丫鬟婆子、小厮仆役们如受惊的雀鸟,被驱赶着拴成一串。贾赦、贾琏等男丁面如死灰,被粗鲁地捆绑起来;女眷们钗环零落,哭得撕心裂肺。贾母被两个兵士“搀扶”着,站在廊下,浑浊的老眼扫过她熟悉的一切:她的大儿子贾赦、最疼爱的孙子贾琏被宣判流放三千里,此生难返;二儿子贾政被革去一切功名,沦为白身;王夫人、贾宝玉、以及一众孙辈女眷,竟要与下人一同被标价发卖!她最倚重的孙媳妇王熙凤,在经历这场惊吓羞辱后,旧疾复发,没过几日便在那阴冷潮湿的狱中香消玉殒,应了那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数日之间,那曾经声名远扬、辉煌无比的荣宁二府,竟然如同被抽走了支撑的大厦一般,突然间轰然倒塌。昔日里那些对荣国府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门生故旧们,此刻都像受惊的鸟儿一样,惊恐万分地四散逃离,对荣国府避之唯恐不及,生怕被卷入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之中,遭受牵连。
这一幕,正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让人不禁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而那位曾经在荣国府中一言九鼎、备受敬仰的贾母,如今却被孤零零地遗弃在一间破旧不堪、四处漏风的屋子里,无人过问。她静静地躺在那张冰冷的床板上,双眼茫然地凝视着头顶那结满蛛网的房梁,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凉和哀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