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事倒也不算太大,无非就是赵瑞龙损失点钱,
而这种级别的利益,对他们来说,钱跟纸差不多。
但让他有点不舒服的是,汉东这边的态度。
表面上说是为他考虑,
实际上,还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两人已经不完全是以前那种关系了,
更像是合作,虽然这种变化本身也很正常,
毕竟他们现在已经不是直接的上下级关系了,
但赵立春心里还是有些别扭。
祁同伟等了一会儿,见赵立春迟迟没有回应,
又把目光投向了高育良。
高育良也轻轻点头,表示认同。
现在的高育良,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高育良了,
身为一省之长,离省韦书籍只差一步之遥,
赵立春也不能不掂量几分,
何况他现在这个状态,就更不能轻举妄动。
就在这时,赵立春突然开口了:
“同伟,我听说你已经退出山水集团的股份了?
有这回事?是要跟我划清界限吗?”
这句话一出口,高育良的脸色瞬间变了。
赵立春这话,直接戳到了心窝子上。
要知道,这种话可不是随便能说的。
一旦说“划清界限”,就意味着他彻底失去了一个重要的靠山,
甚至可能变成对手。
这正是高育良既不愿也不敢承担的后果,
哪怕他知道这艘船可能已经不太稳了,
但现在也不是他能轻易脱身的时候。
而这时,祁同伟的冷静和决断也体现出来了。
外面的资产,都是他在打理;
他在外头有个儿子,也是小凤在照顾。
高育良心里清楚,祁同伟是用山水集团在做准备,
那些事,他不知道,也不想问。
此刻赵立春的话,让高育良久久地注视着祁同伟。
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这个得意门生,
竟然背着自己做了这么大的决定,
一个可能毁掉他们前程的决定。
祁同伟微微迟疑了一下,随即答道:
“是的,从大风厂那件事之后,
我就退出了山水集团。
那个时候,我不能冒险。
我和瑞龙不一样。”
我必须活着,一旦事情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我不敢确定您是否会帮我,所以我决定与赵瑞龙划清界限。
但唯独对您,我无法真正脱离关系。
您是我的老领导,也是我老师的知遇之人。
哪怕我和瑞龙之间再有矛盾,我始终是您带出来的人。
这一点,不会因为任何事情改变。
所以,还请您能体谅我的处境。
毕竟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内部不能再出乱子。”
听完这番话,高育良在心里暗暗赞叹。
祁同伟这段话,分寸拿捏得极好。
不是简单的辩解,而是对局势的冷静分析。
更巧妙的是,他不动声色地传达了一层深意。
我们终究是一个整体,谁都无法真正抽身离开。
这一点最打动人心。
高育良和李达康不同,他和赵立春的关系盘根错节,远不是几句解释就能说清的。
祁同伟这番话,看似是在解释,实则也是一种姿态的表达——一种不露锋芒的表态,让赵立春难以发作。
但赵立春也不是省油的灯,很快便找到了应对之策,只一句话,就让祁同伟心神不宁。
电话那头,赵立春语气关切地问:
“同伟,你这次处理得很好。
顺便问一句,你退股的事——
高老师知道吗?”
这句话一出,祁同伟和高育良的目光瞬间交汇。
高育良知道,此刻自己不该有情绪波动。
可还是忍不住流露出一丝惊讶。
他迅速调整了表情,冲祁同伟点头示意信任。
但祁同伟的神情已经有些僵硬。
他艰难地低声答道:
“没告诉他,我没说。”
电话那头的赵立春听后,心中五味杂陈。
既羡慕高育良有如此得力的弟子,
又暗自庆幸抓住了对方的软肋。
一个能独当一面、替他分忧的弟子,未来仕途可谓一片坦荡。
若自己也有这样的助力,如今也不会陷入两难之境。
而更让他得意的是,他一句话就点中了要害。
文人官员有个通病,就是敏感多疑。
祁同伟背着高育良做事,对高来说,不是隐瞒,而是背叛。
这个软肋被赵立春轻轻一戳,顿时显形。
这既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敲打。
正如祁同伟所说,目前的局势谁也退不了场。
但赵立春身居高位,有的是办法让人心生波澜。
这一句话,只是个开始。
在政坛摸爬滚打多年,赵立春的手腕远非祁同伟能轻易看透。
这不过是一次小小的示警罢了。
此刻的赵立春,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
“你这个孩子,这么大的事居然瞒着你老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