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他正望着突然到访的李达康,略显意外。
这位书籍平时可从不来他这儿串门。
“达康啊,稀客稀客!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快请坐,坐下聊。”
沙瑞金态度客气十足,笑容满面。
早已不见当年一起蹬自行车上下班时的随意模样。
官场如棋局,位置变了,姿态就得跟上。
哪怕你是上级,该演的戏也得演到位。
能坐到这个位子的人,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什么时候该亲近,什么时候该疏离,心里都有杆秤。
眼下沙瑞金需要的是李达康冲锋陷阵,所以他必须给足面子,让对方放手去干。
就这么简单。
在这个节骨眼上,李达康的作用无可替代。
整个计划的落地执行,第一棒就得由他来跑。
若是重演过去那种消极应付的局面,别说撂挑子,哪怕稍微懈怠几分,他在李国务面前都交代不过去。
沙瑞金和高育良不同。
虽然他职位更高半级,但高育良是靠自己一步步拼上来的,运气之外更有底气。
他对上头可以硬气一点,不必事事低头。
可沙瑞金不行,他是跟着李国务一路走过来的。
一旦稍有差池,那边一个小明星随便写篇“实名举报”,就能让他前程尽毁。
这些隐患他无法掌控。
倒不是那篇文章本身多致命,而是背后牵动的链条——他的软肋,握在别人手里。
这种依附关系,早已深入骨髓,挣脱不得。
所以他别无选择,只能全力以赴。
而要全力推进,李达康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他是真正的操盘手,开局之人。
只要京州这边试点顺利启动,打出成绩,接下来的事自然顺理成章。
全国各地的开发商必将闻风而动,蜂拥而来。
汉东,将成为这场经济变革的前沿阵地。
如此前景,沙瑞金怎能不重视?
只要这第一步踏出去,无论后续如何演变,他都能借此东风扶摇直上。
至于其他?
谁还关心呢?道理就这么直白。
沙瑞金对底层疾苦毫无兴趣。
他在乎的,只是GDP的增长曲线,是那一串不断攀升的数字。
在他看来,经济数据漂亮了,你还吃不上饭,那是你自己的问题。
怪不了政策,更怪不到领导头上。
干脆利落,冷酷现实。
事实上,不少高层人物都是这般思维。
而像高育良、祁同伟这样从泥土里爬出来的人,感受截然不同。
尤其是祁同伟,他饿过,他知道穷是什么滋味。
他清楚百姓真正渴求的,不是报表上的虚火,而是灶台上热腾腾的一日三餐,是孩子书包里的学费,是冬天屋里的一点暖意。
这些,是高高在上者看不见的真相。
李达康也是苦出身,也曾挣扎在社会底层。
他同样明白老百姓要什么。
但他选择了另一条路——
他虽来自基层,却愿意用铁腕手段压出一条通途。
在他眼里,效率高于温情,结果重于过程。
这是他的选择,也是他的局限。
但他还是站了起来,甚至还想往上攀爬。
这次开发项目,让他嗅到了一丝转机。
他本就是个为政绩可以不顾一切的人,否则当初也不会为了筹集修路资金,硬性摊派费用,搞得民怨沸腾。
正是那一次,逼得王大陆心灰意冷退出官场,而他自己却全身而退,连鞋都没沾泥。
如今这回房产开发,他若动点手脚,图的是什么?
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别说得那么冠冕堂皇。
他不是没有为民着想的时候,只是这种念头在他心里,实在占不了多少分量。
真正让他心动的,是背后蕴藏的机会。
这一把要是成了,京州的经济排名将一跃进入全国前列。
对李达康而言,这样的诱惑几乎无法抗拒。
可他的行事风格始终没变——绝不轻易背锅。
土地性质变更这种事,孙连城办不了,他自然也不敢贸然出手。
他不能在这节骨眼上出岔子。
当年赵立春在位时威压不断,他都未曾低头,如今又怎会因为沙瑞金几句含蓄暗示就俯首听命?
不可能。
李达康是什么人?
他会吃这套?表面上他对沙瑞金恭敬有加,逢迎周到,可正如沙书籍自己也清楚的——这间办公室,祁同伟来得都比他勤。
李达康的恭敬仅限于台面上的礼数,其余的事,他分寸拿捏得极准。
否则,他也不会挑在这个节骨眼亲自登门。
此刻,李达康心里明镜似的。
面对沙瑞金,他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来的。
沉默片刻后,他缓缓开口:
“沙书籍,今天过来,确实有些顾虑。
您也知道,眼下这事牵扯太广。
咱们国家的房地产发展,向来敏感,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我们汉东一直以来的主攻方向是招商引资,现在突然转向地产开发,难免束手束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