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职位,可不像普通干部那样能随便推荐。
万一推出来的人被多数人接受,那就等于是踩了沙瑞金的底线,
到时候自己恐怕就是下一个被“调整”的对象。
他在组织部长这个位置上坐了这么多年,这点分寸还是懂的。
只能推荐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人选。
稍有能力但又不太合宜的人选,才能顺利通过。
这样他才能安然过关。
“检察院副院长陈海一直兢兢业业。
多年来考核成绩都很优秀。
对检察机关的运作也十分熟悉。
这样的人,是我们重点培养的对象,完全有资格提拔。
应该给他一个机会锻炼一下,这样的人才我们不能忽视。”
听他这么一说,在场众人心中都不以为然。
你吴部长也太会来事了,直接把陈海推出来。
谁不清楚陈海是陈岩石的儿子,而陈岩石又是沙瑞金的养父。
用这种方式讨好领导,未免太过不堪。
陈海升任副检察长才多久,根本不够格,但吴春林还是提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他这不是在推荐人选,分明是在拍马屁。
但他们忽略了一点,这个马屁其实是双管齐下,陈海也是高育良的学生。
也算是汉大系的一员,这人选一出,等于一箭双雕。
如果上级都点头,那就是吴春林的一份大功。
想到这儿,他自己都有些得意。
此时的沙瑞金点点头说道:
“陈海确实不错,但任职时间还是太短了些。
直接提拔不太合规,不到万不得已,用人标准不能轻易破坏。
育良同志怎么看?”
看到沙瑞金把话题抛给高育良,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
高育良一如既往,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沙书籍说得对,陈海毕竟还年轻。
从之前的丁义诊事件就能看出,他还有不少需要提升的地方。
这样的干部,还需再磨练磨练。”
听到这话,沙瑞金笑意更深,似乎高育良的回应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随即又把目光转向吴春林:
“吴部长,再推荐一个?”
这语气,吴春林要是还听不出来,那就真是糊涂了。
很明显其他人已经另有打算,或者说,是沙瑞金属意的人选。
只是这个由头,不能由他先提。
吴春林便装出一副思考的样子,给沙瑞金一个台阶。
沙瑞金很满意,接着对大家说道:
“大家如果有合适的人选,也可以提出来。”
正当众人还在琢磨时,坐在一旁的宣传部长刚要开口说话。
坐在主位的高育良却抢先开口了:
“各位,我倒是想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顿时全场哗然。
在座都不是外人,都知道宣传部长刚才准备推荐的人,是沙瑞金的人。
而如今高育良突然插话,明显是要截胡。
沙瑞金虽然心中不悦,但又不好发作,只能淡淡问道:
“育良同志对我们汉东的情况最熟悉,那你来说说,谁合适?”
沙瑞金语气中已有些许不满。
什么叫做最了解?这话听来颇有些讽刺意味,但高育良并不在意。
他扫视全场,接着说道:
“这样的关键岗位,不应只局限在本省选拔,而应放眼全国。
否则上面会以为我们搞封闭圈子,这影响不好。
我认为应该从外地选派一位能力强的干部。
比如上次来我们汉东督导的副组长钟小艾同志。
她对我们这边印象很好,之前也表达过想来交流的愿望,只是当时没有合适的位置,我也没好推荐。
这次这个职位,正适合她。
她出身纪检系统,正厅级资历也够了。
又有丰富的办案经验,可以为我们汉东的检察队伍注入新活力。
更重要的是,她不是本地干部,她的到来也表明我们汉东选人用人不搞圈子,不立山头!”
高育良话虽未尽,但意思已经十分清楚。
什么叫山头主义?赵立春时期就是前车之鉴。
因为这个原因,在座不少人吃了不少苦头。
上面对于汉东的态度,也始终带着成见,不仅不支持,动不动还批评问责。
在场的人谁不是心有余悸?可如今高育良又旧事重提。
这个理由对在座的各位常委来说,无异于一记警钟。
谁敢反对?谁就是搞小圈子、拉山头。
这份压力实在太大,大到无人敢轻举妄动。
此时李达康心里不由得暗叫一声好。
这招实在高明。
别人或许不明白,但他心里清楚得很。
钟小艾同样是汉大出身,也是高育良的学生。
这招金蝉脱壳,打得沙瑞金措手不及。
即便是站在沙瑞金这边的李达康,也不敢贸然从这一点发起攻击。
然而,看着脸色阴沉的沙瑞金,李达康还是开口了:“育良同志,钟小艾这个人选确实不错。不过据我了解,她是反贪局局长侯亮平的夫人,而反贪局又归属检察院系统……这样的安排,恐怕有些欠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