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春盯着祁同伟,等着他的回应。
对祁同伟来说,如果真能办了赵立春,
不说别的,他的前程是稳了。
退休前至少能坐上沙瑞金的位置,再往上,那就看命了。
祁同伟看着赵立春,眼神毫不退让,
直接回应:
“您放心,这件事我一定办妥。
该下手的时候,绝不会犹豫!”
这话一出,高育良和李达康的脸色又沉重了几分。
他们清楚,这件事牵扯太广。
高育良立刻站出来说:
“同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老书籍是跟你开玩笑,别当真。”
看到高育良这少有的情绪,祁同伟尴尬地笑了笑。
这种态度,他还是第一次在高育良身上见到。
赵立春倒是不以为意,摆了摆手:
“育良,你就别打圆场了。
既然我们都坐在这儿了,我总得给孩子们留点念想。
这就是我的礼物。
将来我要是被那群京城来的家伙抓了,
我宁愿是同伟来抓我。
我在汉东这么多年,临了,
再给汉东做最后一份贡献,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其实到了我这个年纪,早就活得够本了。
这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八辈子都赶不上的精彩。
就算史书怎么写,属于我的那一页,是谁也抹不去的。”
此时的赵立春,依旧带着当年那股豪气。
仿佛即将被围猎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神情平静,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
赵立春继续说道:“当初我离开的时候……”
我的打算其实是让育良接下书籍的位子,达康继续留在京州再干上两年。
等老刘退下来以后,把达康调到外省当省掌,再从外地安排一个人过来。
这样汉东的局面,应该能稳上二十年。
育良的能力我是了解的,不比我差多少。
差的就是一个机会,我一直以为这个机会我可以帮他争取到。
没想到最后阴差阳错,机会却落到了祁同伟头上,让他找到了出路。
这也是他的造化,育良啊,
你可是沾了他的光。”
听了这话,高育良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他人生中最幸运的一件事,就是认识了祁同伟。
以前是他为祁同伟铺路,而现在,
祁同伟走到了他前面,成了他的依靠。
这样的学生,谁不欣慰?
别人夸他高育良,他可能只是笑笑。
但要是夸祁同伟,他是真的发自内心高兴。
这便是他的性格,也是一份师徒情谊的延续。
不过祁同伟这时候坐不住了,忍不住开口问道:
“老师,那我呢?
在您的安排里,好像没我什么事啊。”
听他这么一说,高育良和赵立春对视一眼,忍不住笑了。
赵立春也不禁有些感慨,他在位的时候,
怎么就没发现这个祁同伟这么有意思。
不只是能力强,更在于他做事的方式,
颇有大将风范。
要不是后来复盘他的种种做法,
根本想不到这小子竟能做到这一步。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说的大概就是他这样的人。
听到祁同伟发问,赵立春也有点意外,
不过还是笑着回应:
“你?不是临走前给你安排了一个副省级待遇吗?
还嫌不够?再不满足你就去找你老师,
我可顾不上你,你级别太低,
我实在不好安排,哈哈哈。”
说着说着,赵立春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退休这么久,还是头一回这么轻松地笑。
也许是京城的日子太压抑,又或者他还没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总之过得并不舒坦。
而祁同伟这番话,是真的让他心情轻松了。
要知道那时候祁同伟不过是个公安厅长,提拔是要看时机的。
赵立春当时已经察觉到上面的风向,
才让他两三年都没动一动。
他心里清楚得很,最后留下的那个名单,
更多是试探沙瑞金的态度,
至于祁同伟能不能上去,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没想到他一走,祁同伟还能再掀波澜,稳住汉东的局面。
这时李达康终于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
“老书籍,您现在……”
可话说了一半又卡住了,不知该如何措辞。
总不能问您是不是要倒了吧?这话太敏感。
一时语塞,想来想去,最后挤出一句:
“老书籍,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
您尽管吩咐,这时候千万别见外。”
赵立春听了,心里冷笑一声。
这么多年了,你李达康是什么人我还搞不清楚?
出了名的独善其身,做事只顾自己。
我太了解你了,但凡可能沾上麻烦的,
你立马就躲得远远的。
连我这个老领导,当年也没少碰钉子。
这就是你的风格。
现在你突然说这话,
我信才怪。
但这种场面话该说还是要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