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伊甸巡逻队的遭遇战,像一记淬着冰碴的重锤,狠狠砸在车队每个人的心头。对方精良到令人咋舌的能量武器、冷酷得不留余地的战术配合,尤其是士兵体内那瞬间致命的生物毒素自毁程序,都在昭示着一个残酷事实——他们面对的绝非散兵游勇,而是一个组织严密、意志如铁的庞然大物。通讯仍被无形的干扰死死扼住,能源储备濒临告急,“磐石”号的装甲更是布满触目惊心的熔坑,此刻继续在危机四伏的地表漫无目的地游荡,无异于亲手将自己推向毁灭的深渊。
“必须找个能固守、能休整的地方。”林凡的声音在“铁堡垒”狭小的驾驶室内响起,沉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他的目光扫过屏幕上因干扰而闪烁不定的地图,指尖最终落在一条被标记为“废弃维护通道”的线路上。这条入口隐蔽、远离主干道的通道,是艾莉从尘封的旧地图数据中筛出的潜在生路,此刻成了车队唯一的选择。
车队如同受伤的兽群,拖着疲惫的身躯,小心翼翼地驶入那条被锈蚀与坍塌物半掩的通道。昏暗潮湿的空间里,霉味与铁锈气息交织弥漫,浓稠得几乎化不开。车轮碾过积水的坑洼,发出空洞的回响,在死寂中格外刺耳。所有人都紧绷着神经,枪口对准黑暗的角落,指尖扣在扳机上,防备着随时可能从阴影中扑出的威胁。
通道比预想中更长,且一路向下倾斜,仿佛通往地底的深处。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行驶了约莫二十分钟后,前方突然豁然开朗。
探照灯的光柱撕裂浓稠的黑暗,照亮了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这是一座标准的大型地下车库,穹顶高耸,粗壮的混凝土柱如沉默的卫士般支撑着整个结构,虽角落里堆积着废弃杂物与塌落碎块,但整体完好度远超预期,足以容纳整个车队还有富余。
“雷达扫描显示,结构稳定,无明显生命信号或能量反应。”艾莉的报告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紧绷的肩膀微微松弛。
“检查所有出入口!”林凡当机立断。
石坚带着老赵和小林,迅速展开侦察。他们发现主要的车辆出入口已被坍塌的土石彻底封死,仅留下几个需弯腰才能通行的维修人员通道和小型通风口,堪称易守难攻的天然堡垒。
“结构足够厚实,能抵挡大部分攻击,入口狭窄,便于防御。”石坚粗糙的手指划过冰凉坚实的承重柱,给出了肯定的评价。
生存的核心目标瞬间明确——将这里建立成临时前进基地,为深入锈城核心铺路。
无需过多动员,团队再次高效运转起来。老赵和小林带着人手,迅速清理基地中央区域的杂物,划定出清晰的车辆停泊区、生活区与物资堆放区。“铁堡垒”与“磐石”号被停放在最内侧,背靠坚实墙壁形成核心防御圈;“工坊”号则停在稍外侧,既方便展开维修作业,庞大的车身也能作为一道移动屏障。
张译声和小西全力负责安全保障。他们在通风口与维修通道入口布设了隐蔽的绊索警报器,连接着声音刺耳的蜂鸣器;艾莉也从物资中找出几个尚能工作的便携式监控摄像头,安装在关键角落,将画面直接接入“铁堡垒”的主屏幕,虽传输距离有限,却足以覆盖基地主要区域。
连续战斗与奔波带来的高度紧张,在这个相对封闭安全的空间里终于得到一丝缓解。无人敢完全放松警惕,但至少不必再时刻提防来自四面八方的冷枪与突袭。人们脸上的仓皇褪去几分,多了些沉稳与笃定,连呼吸都变得平缓了些。
林凡和石坚借着微弱的灯光蹲在地上,用碎石块划出基地简易平面图,低声讨论防御火力配置、预警梯次与紧急撤退方案。石坚凭借丰富的军事经验指出视野盲区与防御弱点,林凡则根据车队人员和装备特点补充完善,两人的思路在低声交谈中逐渐清晰。
艾莉终于有了安稳的环境,静下心来整合分析所有零碎信息。她将“碾压者”机甲核心数据、伊甸军官终端抢救出的碎片、残骸工坊的“铁婴摇篮”日志,以及一路上零感知到的信号特征全部导入系统,进行交叉比对与深度解析,屏幕上数据流飞速滚动,映亮了她专注的眼眸。
最关键的载具维修工作也同步展开。老周摩拳擦掌,指挥人手打开“工坊”号尾部的集装箱,里面整齐摆放的工具与小型机床瞬间展露锋芒。他首先盯上了受伤最重的“磐石”号,语气带着对老伙计的疼惜:“这次给你好好治治伤!”
工作灯亮起,老周带着帮手仔细检查“磐石”号装甲上的熔坑,用便携切割设备小心切除熔融变形、结构强度下降的金属,再从“碾压者”残骸与工坊中找到的高强度合金板进行切割、塑形,最后用电焊仔细填补。火星四溅中,“磐石”号的伤痕被一点点修复加固,这也是“工坊”号在相对安全环境下的首次正式作业,标志着车队自我维护与升级能力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