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春。
渔村小学的一间教室里。
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李向阳站在讲台前,用一支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着当天的课程要点。
他写完后转身,目光扫视着教室,鼓励大家说: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希望大家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这时,教室后排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突然举手问道:
“老师,小苗和大树怎么对话呀,它们又不会说话。”
其他同学听了,也跟着哄笑起来。
李向阳老师微笑着耐心解释道:“这里的小苗和大树是一种比喻,小苗代表着像你们一样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树则象征着有学识、有阅历的长辈,他们之间的对话其实就是知识和思想的交流。”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解释,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李向阳老师接着说:“现在大家打开课本,先默读一遍课文,感受一下里面的内容。”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听见同学们翻动书页和轻轻的默读声。
过了一会儿,李向阳老师说:“好了,大家都读完了。有没有同学愿意站起来说说,读完这篇课文,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率先举起手,站起来说道: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树爷爷告诉小苗要多读书,还要读各种不同类型的书,这样才能增长见识。”
李向阳老师赞许地点点头,说:“非常棒,你抓住了课文的一个关键要点。读书确实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就像大树爷爷说的,要广泛阅读,不能只局限于课本。那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感受吗?”
这时,一个戴着眼镜的小男孩站起来说:
“我觉得小苗很有礼貌,她在和大树爷爷对话的时候,一直都很尊重爷爷,还认真地听爷爷讲话。”
李向阳老师笑着说:“你观察得很仔细,礼貌是与人交流的基本素养,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小苗一样,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接着,李向阳老师引导同学们逐段分析课文,探讨里面的问题。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分析到大树爷爷提到的“闲书”时,又有同学提出了疑问:“老师,什么是闲书呀,闲书是不是没有用的书呢?”
李向阳老师想了想,回答道:“闲书就是那些课本之外的书,像一些童话故事、科普读物、小说等等。它们并不是没有用的书,相反,读闲书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就像大树爷爷说的,多读闲书对写作和学习都是有帮助的。”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讲解,对闲书有了新的认识。
李向阳老师趁热打铁,说:“同学们,课后大家可以去图书馆或者书店找一些闲书来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写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不知不觉,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
李向阳老师总结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希望大家能记住大树爷爷的话,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有礼貌、爱学习的好孩子。”
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会牢记老师的教导。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有序地收拾好书包,离开了教室。
……
这是李向阳随杨秀清一起离开遥远的双龙镇,来到海城市,在渔村小学教书的第二个年头。
在这两年里,李向阳已经完全融入了渔村小学的教学生活,成为了这个海边小村庄不可或缺的一员。
每天清晨,他都会迎着初升的太阳,沿着蜿蜒的海岸线步行到学校,沿途与早起的渔民们亲切地打招呼。
他热爱这份教师的工作——
不仅认真备课、批改作业,还会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他也真心喜欢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看着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和纯真的笑脸,李向阳觉得这就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
每天,他都会早早来到学校,精心准备当天的课程,希望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知识和启发。
课后,李向阳像往常一样,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
看着孩子们认真书写的字迹和充满童趣的答案,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放学的时间到了。
李向阳收拾好办公桌上的文件和作业,锁好抽屉,起身准备离开办公室。
他习惯性地在校园里转了一圈,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安全问题。
夕阳的余晖洒在校园的小径上,将李向阳的身影拉得长长的。
走到操场边时,他看到几个学生还在那里踢球。
那欢快的笑声和奔跑的身影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他驻足看了一会儿,才微笑着朝校门走去。
出了校门,李向阳沿着熟悉的小路往家走。
路边的渔家小屋错落有致,偶尔能听到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他呼吸着海边清新的空气,一天的疲惫似乎都消散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