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升有些犹豫,他看了看母亲,说道:
“紫涵,我还是留下来陪我妈吧,她刚经历了外婆去世的事,我不放心把她一个人留在这儿。”
杨秀清也在一旁说道:“景升说得对,我现在还需要他留在身边处理一些事情,等以后有机会再去海城。”
刘紫涵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理解地点点头,说:“好吧,哥,阿姨,那等以后有空了,我们再一起聚。”
林朵儿也在一旁附和:“是啊,等下次有机会,咱们再好好聚聚。”
晚上,大家各自回房休息。
杨景升静静地躺在略显冰凉的床铺上。
夜色如墨。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刚离世的外婆,他和外婆在一起那些温暖的回忆,像潮水般涌上心头。
另外,刘紫涵热情邀请他去海城过年的画面也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清楚地知道,刘紫涵对自己那份兄妹间真挚的感情,那双明亮的眼睛里总是盛满了期待。
然而,此刻母亲终日以泪洗面的状态,让他无论如何也迈不开离家的脚步。
他在心底暗暗下定决心,等到母亲的情绪稍微平复,等到她能够重新展露笑颜的时候,他一定会前往海城,与刘紫涵和她的家人团聚。
另一个房间里,刘紫涵和林朵儿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她们心里也满是不舍。刘紫涵想到马上就要和杨景升分别,心里空落落的。
她知道杨景升留下来陪母亲是对的,可还是希望他能和自己一起回海城过年。
林朵儿看出了刘紫涵的心思,安慰她道:
“姐,你就别难过了,景升哥也是为了阿姨着想。等阿姨心情好点了,咱们还有机会再聚的。”
刘紫涵轻轻叹了口气,说:“我知道,只是心里还是有些舍不得。”
林朵儿接着说:“其实咱们之后见面的机会多着呢,以后放假咱们还能一起出去玩。而且景升哥这么孝顺,阿姨心情肯定会很快好起来的。到时候咱们一家人又能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了。”
刘紫涵听了林朵儿的话,心里稍微好受了一些。
她点了点头,说:“嗯,你说得对。咱们也不能一直这么伤感,还是要往前看。”
第二天一大早。
刘紫涵和林朵儿就起床收拾行李。
杨秀清和朱若溪早早地就准备好了早餐。
一家人再次围坐在一起吃了一顿温馨的早餐。
饭后,杨景升帮她们把行李搬到车上。
杨秀清驾驶着那辆略显陈旧的黑色轿车,缓缓驶离太平镇,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向十几公里外的火车站驶去。
车内,刘紫涵和林朵儿并排坐在后座,两人的行李整齐地码放在后备箱里。
杨景升和朱若溪也一同乘车,专程为两位即将远行的女孩送行。
车窗外,初春的田野泛着新绿,偶尔掠过的电线杆在夕阳下拉出长长的影子。
当桑塔纳轿车最终停靠在火车站前时,刘紫涵透过车窗望着站台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目光最终停留在杨景升身上。
那双明亮的眼睛里盛满了依依惜别之情,仿佛有千言万语想说却又无从开口。
下车后,她走上前,轻轻地拥抱了一下杨景升,说:
“哥,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和阿姨,等我下次放假再来看你们。”
杨景升拍了拍她的背,说:“放心吧,紫涵,你们路上注意安全。”
林朵儿也和大家一一告别。
随后,她们拎着行李通过检票口进站。
刘紫涵和林朵儿在回头朝他们挥手挥手。
杨景升、杨秀清和朱若溪站在原地,也挥手向她们告别。
看着她们的身影渐渐远去,杨秀清轻轻地叹了口气,说:
“这两个孩子,真是懂事。”
杨景升安慰母亲道:“妈,她们还会再来的。现在咱们就回家,好好过个年。”
……
乘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后,刘紫涵和林朵儿终于回到了海城市。
父亲刘海波和母亲吴洁亲自来火车站接她们。
一见到女儿们,吴洁就快步迎上去,上下打量着她们,心疼地说:
“这一趟可把你们累坏了,瘦了不少呢。”
刘海波也在一旁关切地问:“路上还顺利吧?在那边都还习惯吗?”
刘紫涵笑着说:“爸,妈,我们都挺好的,就是有点想家了。这次多亏阿姨和景升哥他们照顾,我们过得可好了。”
林朵儿也在旁边附和:“是啊,阿姨做的饭可好吃了,村里的人也都特别热情。”
一家人说着话,往停车场走去。
上了车,刘海波一边开车,一边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家里都已经准备好了,咱们热热闹闹过个年。”
刘紫涵和林朵儿相视一笑,心里都觉得暖暖的。
回到家,刘紫涵和林朵儿把从石板田村带回来的特产拿出来,分给父母。
吴洁看着那些特产,好奇地问:“这都是啥呀?看起来挺新鲜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