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了这栋承载着历史与心意的老洋房后,王小河为它取了一个极富诗意且契合其气质的名字——
故园。
这个名字,一是为了纪念她十分欣赏的第一任主人,那位在此潜心着述、留下丰硕精神财富的女学者郑先生,取其故人旧居之意;
二则取义于古典诗词中故园所蕴含的宁静、归属与精神家园的意象。
她请王致远亲笔题词,并制作成一块雅致的乌木牌匾,挂在了洋房的入口处。
这里真正成为了只属于她王小河一个人的天地。
她将巨大的书架填满钟爱的专业书籍和各类杂书,书桌上堆满了图纸和文献,会议室里常与志同道合的研究生、同事们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
这里没有家中三个孩子的喧闹,也暂时放下了孟太太的身份。
在这里,她只是王小河。
故园静谧而充满灵性的氛围极大地滋养了她的学术灵感。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她接连产出了数项重量级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多篇高影响力的论文,主导设计了几个获得业内大奖的项目,在学术界和业界声名鹊起。
而与此同时,孟燕臣则完美化身超级奶爸。
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几乎全部奉献给了三个孩子。
陪星星打球,陪月儿练琴,给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小晨曦洗澡喂饭、读绘本,做得比育儿嫂还熟练。
他似乎无比享受这种被孩子们围绕的、充满烟火气的家庭生活,将仁济医院副院长的职务性工作处理得游刃有余之余,所有的柔情都给了家庭。
外界看来,孟副院长年轻有为,家庭美满,事业稳定,接任即将退休的老院长成为仁济医院下一任掌舵人,似乎是顺理成章、众望所归的事情。
各种风声和传言也开始在医院内外悄悄流传。
然而,就在老院长退休前夕,一纸出人意料的调令下来了:
孟燕臣被提拔任命为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副厅级,试用期一年)。
直辖市干部高配半级,享受正厅级待遇,
消息传出,一片哗然。
谁都没想到,他会在这个看似即将登顶医院权力核心的时刻,选择离开临床和医院管理系统,去了政府机关。
只有孟燕臣和王小河知道,这个决定,源于几个月前在故园书房里的一次彻夜深谈。
那晚,孩子们都睡下了,孟燕臣来到故园接加班的小河回家。
两人泡了壶茶,坐在书房靠窗的沙发上,看着窗外梧桐树的剪影。
孟燕臣难得地流露出一丝对未来的迷茫:“师父快退了,院里很多人都觉得我会接任。”
王小河捧着茶杯,目光清亮地看着他:“那你自己的想法呢?是只想守着仁济这一亩三分地,当一个优秀的医院管理者,还是想去看看更广阔的天地?”
她放下茶杯,语气冷静而富有远见:“燕臣,你的能力,绝不仅仅局限于一家医院。医院管理固然重要,但格局和视野终究有限。去市卫健委,你能接触到全市、甚至辐射影响全国的医疗卫生政策、资源配置、发展规划。那里才是能让你真正施展抱负、在更大层面上实现你医学理想和价值的地方。”
她顿了顿,看着他的眼睛,说得无比透彻:“医院,你随时可以回去。以你的资历和能力,仁济永远会有你的位置。但现在这个机会,错过了,可能就不会再有了。不要舍不得眼前的院长位置,那不该是你的终点。你的舞台,应该更大。”
她的话,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他内心深处或许自己都未曾清晰意识到的野望。
他热爱临床,热爱医院,但他同样渴望能将自己对医学的理解、对医疗体系的认识,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去影响和改变更多。
妻子的智慧和格局,再一次让他折服。
他并非恋栈权位之人,但王小河所指出的那条路径,一个能让他超越一院之限、在更宏大层面践行医学理想与公共责任的路径,确实深深触动了他。
他没有犹豫,次日便带着整理好的思路,前去拜访了即将退休的老院长。
他没有提及任何关于职位交接的预期,而是坦诚地汇报了自己关于医疗卫生体系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以及内心渴望在更大平台上有所作为的想法。
老院长闻言,非但没有因他另谋高就而不悦,反而露出了欣慰赞赏的目光。
他一生致力于医学事业,自然希望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能青出于蓝,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燕臣啊,你能有这个眼界和抱负,很好!非常好!”老院长拍着他的肩膀,“医院这一亩三分地,确实有些委屈你了。你的头脑和能力,应该用在更重要的地方。”
于是,退居二线前夕的老院长,不惜动用自己积累多年的人脉资源,亲自带着孟燕臣,一一拜访了他在卫健系统乃至更广泛领域的门生故旧。
这些前辈们大多已是各方砥柱,他们看到了孟燕臣身上那种兼具顶尖专业背景、大型医院管理经验和清晰战略思维的独特优势,更看到了老院长倾力推荐的深厚意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