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泡影”内的时光,在一种紧绷的宁静中缓缓流淌。
混沌天穹洒下的恒定微光,让这里失去了昼夜更替的概念,幸存者们只能依靠体内生物钟和“星瞳”号修复的部分计时系统来估算时间的流逝。
转眼间,自那场毁天灭地的碰撞后,已过去了近三十个标准周期。
这片莉娜牺牲所化的微小世界,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与包容性。
暗红色的土壤在幸存者们小心翼翼的耕种下,竟然真的孕育出了一些奇特的作物——一种会发出柔和蓝光的块茎,富含能量;一种叶片如同水晶薄片的藤蔓,其汁液有轻微的治愈效果。
那汪清泉依旧汩汩不息,水质甘甜,似乎还带着一丝安抚心神的奇异功效。
空气中飘荡的光点,与人们和谐共处,甚至偶尔会好奇地环绕着活动的人影飞舞。
在辉光长老和艾瑟琳的带领下,一个简陋却功能齐全的小型营地围绕着“星瞳”号和中央的星火建立起来。
利用残存的材料和泡影内的资源,他们搭建了遮蔽所,开辟了种植园,甚至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微光能量收集装置,试图从泡影环境中汲取能量补充“星瞳”号。
老铁锤和卡珊负责警戒和防御工事的构建,尽管目前看来并无必要,但经历过太多变故的他们,不敢有丝毫松懈。
小刀和阿杰则几乎泡在“星瞳”号里,日夜不停地检修设备,尤其是跃迁引擎和导航系统,莉娜留下的那个“希望之源”的坐标,如同黑暗中的灯塔,驱动着他们。
然而,这片看似祥和的净土,其脆弱性也日益显现。最令人不安的,是空间边界的变化。
那层透明的、隔绝外部毁灭景象的壁垒,不再像最初那样绝对稳定。
其上开始出现细微的、如同水面涟漪般的波动,偶尔甚至会短暂地扭曲一下,仿佛外部凝固的时空正在缓慢复苏。
透过壁垒,他们能更清晰地“看”到那些被冻结的恐怖景象——观测者构造体冰冷的几何棱角、低语者阴影扭曲的残骸、以及“光明天穹”破碎的骨架,都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提醒着他们现实的残酷。
更糟糕的是,泡影内部的能量环境也开始出现微妙的不稳定。
有时,天空的混沌光膜会毫无征兆地黯淡片刻,仿佛能量供应短暂中断;有时,地面的土壤会莫名地升温,散发出焦糊的气味;那些飘荡的光点,偶尔会聚集成一小团,发出刺眼的闪光后湮灭。
所有这些迹象都表明,维持这个泡影存在的能量平衡正变得越来越艰难。
它就像一个能量漏斗,在隔绝外部毁灭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消耗。
所有人的希望,都寄托在那团位于营地中央、已增长到婴儿头颅大小的混沌星火之上。
它静静地悬浮着,缓慢自转,散发着温和而稳定的光芒,如同这个小小世界的心脏。
在艾瑟琳、辉光长老以及所有幸存者每日以自身微光能量细心温养下,星火的光芒日益凝实,内部流转的混沌色也变得更加深邃、和谐。
它甚至开始无意识地散发出一种温暖的能量场,笼罩着整个营地,加速着伤员的恢复,安抚着人们焦虑的情绪。
莉娜的意识复苏迹象也越来越明显。
那不再仅仅是模糊的记忆碎片投影,有时,当艾瑟琳将心神沉入最深层次的冥想与之沟通时,能隐约感受到一丝极其微弱的、属于莉娜的回应——不是语言,而是一种情绪的波动,一种认可的意念,仿佛沉睡的人即将苏醒前的呓语。
这给所有人带来了巨大的鼓舞。
但艾瑟琳和辉光长老心中的忧虑却与日俱增。
他们能感觉到,莉娜意识的复苏,似乎加速了泡影能量的消耗。
星火如同一个贪婪的婴儿,需要越来越多的能量来“成长”。
而泡影本身的稳定性,却在下降。
“我们必须做出决定了。”在一次核心人员的会议上,辉光长老面色凝重地看着众人,“泡影的稳定期可能不会太长。
莉娜留下的坐标——‘希望之源’,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但启动‘星瞳’号的跃迁,需要巨大的能量,而且会产生强烈的空间波动,很可能提前打破泡影的平衡,甚至引来外部的注意。”
“可是莉娜还没有完全苏醒!”艾瑟琳急切道,“没有她的指引,我们贸然前往一个未知的坐标,风险太大了!而且,‘星瞳’号的引擎修复进度并不理想,能源储备也远远不够进行一次不确定的长距离跃迁。”
“留在这里,同样是坐以待毙。”老铁锤闷声道,他指着营地外偶尔扭曲的空间边界,“谁知道这层‘鸡蛋壳’什么时候会碎?到时候,外面那些鬼东西一拥而入,我们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卡珊调出了“星瞳”号的维修报告:“引擎核心部件损伤严重,替代材料性能不足,最多只能进行一次极短距离、极不稳定的跃迁,失败概率很高。能源方面,即使算上我们从泡影环境中收集的,也仅够维持生命系统和基本防御,远不足以支持跃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