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 【清】《格言联璧》
净云门的清晨,失去了往日的钟灵毓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绷紧的、近乎凝滞的压抑。婚宴刺杀的血腥气仿佛还萦绕在广场的石缝间,未被彻底冲刷干净。巡逻的弟子数量增加了三倍,佩剑出鞘半寸,眼神锐利地扫过每一个角落,连同门之间偶然的对视,也充满了不易察觉的审视与猜忌。
李婉晴握着扫帚,如同过去无数个清晨一样,在通往主殿的青石阶上缓缓挥动。她的动作依旧沉稳,甚至比平日更慢了几分,仿佛要将每一片落叶、每一粒尘埃都看得分明。高达145的权谋属性,让她的大脑如同精密仪器般运转,过滤着周围的一切信息:弟子们低声的交谈中透露出的不安,执事长老巡查路线细微的改变,空气中尚未完全散去的、属于苏小柔特制宁神香囊的淡薄气息……
就在她将一堆落叶扫入簸箕时,怀中那枚冰凉的团队加密通讯符轻微震动了一下。她不动声色地继续着手上的工作,感知力却高度集中,读取着符文中传递的信息。是林洛书。
【林洛书:确认。目标李青月已被转移至后山‘静心苑’。白九思亲自设下禁制,名义上为静养压惊,实则禁止一切外人探视,包括净云门核心弟子。守卫为白九思直属亲卫,四人轮值,修为不明,但绝非我等可正面冲突。白九思本人行踪不定,似乎在全力追查刺客源头,对李青月……态度冰冷。】
信息简洁、准确,带着林洛书一贯的冷静。李婉晴的目光掠过远处云雾缭绕的后山方向,指尖在扫帚柄上轻轻敲击了两下,表示收到。
“静心苑”……名为静心,实为囚笼。白九思的反应,并未超出她的预料。替身身份的暴露,结合这场针对性的刺杀,足以让那位本就心思深沉的大成玄尊将李青月视为麻烦、诱饵,甚至是潜在的背叛者。保护?或许有。但更多的,是一种不容置疑的掌控和隔离。
时机紧迫,必须尽快统一团队意见。
午时刚过,利用短暂的休憩间隙,五人通过加密通讯符进行了一次紧急线上会议。无形的精神网络在五人之间连接,气氛比净云门的实际环境更加凝重。
沈啸天的声音最先响起,带着一丝疲惫,但依旧保持着架构性的清晰:“情况大家都清楚了。我们与核心目标失去了直接联系渠道。白九思戒备心极强,常规方法难以接近。当前首要任务,是重新建立与李青月的联系,并设法扭转她在白九思心中的不利印象。”
他顿了顿,似乎是在组织语言,随后提出了他的方案:“我的身份尚有操作空间。我可以尝试联合门内对白九思仍存敬意、或对此次事件真相抱有疑虑的长老,进行正式沟通。林洛书整理的关于刺客功法异常、毒素非本门常用的分析报告,可以作为证据呈递。我们需要向白九思和净云门高层阐明,李青月很可能也是受害者,甚至是被人利用的棋子,刺杀的目标或许本就意在挑拨。这是基于理性和规则的‘正道’,即便不能立刻说服白九思,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我们的立场,软化他的态度,为后续行动创造可能。”
这是沈啸天的“阳谋”。依托规则,利用身份,正面破局。听起来稳妥,符合他队长的身份和一贯的行事风格。
然而,李婉晴几乎立刻就看到了这个方案背后巨大的不确定性,以及那近乎渺茫的成功率。在白九思绝对的力量和此刻必然存在的愤怒与偏执面前,所谓的“理性沟通”何其无力。
她没有犹豫,清冷的声音在精神连接中响起,直接而清晰:“沈队长的方案,成功率低于百分之十。”
通讯符另一端似乎有瞬间的凝滞。
李婉晴继续道,语速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析力:“白九思此刻处于情绪与理智的临界点。他对李青月的态度,源于其‘替身’身份触及的旧日伤痕,而非单纯的逻辑判断。呈递证据、理性分析,无法化解这种根植于情感深处的怀疑与失望。他甚至可能将我们的介入视为另一种形式的算计或挑衅。”
“因此,我提议启动‘非常规手段’。”她抛出了自己的计划,“第一,转移矛盾。我们之前观察到,净云门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尤其以戒律堂吴长老为首的派系,对白九思的强势介入早有微词。我们可以匿名散布流言,将刺杀嫌疑的矛头,精准引向吴长老及其势力。理由可以是他不满权力被架空,或嫉妒李青月可能带来的资源倾斜,故勾结外敌,行刺嫁祸,意图搅乱局势,趁势夺权。”
“第二,制造混乱。由赵乾配合,制造几起与吴长老门下弟子的‘意外’冲突,或在关键地点‘发现’一些指向他的伪造物证。目标并非真要坐实他的罪名,而是要彻底搅浑净云门这潭水,将白九思和宗门高层的注意力,从李青月身上强行转移到内部清洗和权力斗争上来。为我们创造接近‘静心苑’、或是进行其他调查的活动空间。同时,剧烈的内部动荡,也可能迫使真正的幕后黑手或内部勾结者露出马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