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 【春秋】孙武《孙子兵法
午后藏书阁的静谧,仿佛带着某种粘稠的质感。阳光透过高窗,将空气中飞舞的微尘照得纤毫毕现,也落在窗边梨木桌旁那道纤细的身影上。
李青月合上面前那本厚重的《南疆风物考》,指尖无意识地划过书页边缘,目光投向窗外摇曳的竹影,一声极轻的叹息几乎微不可闻。那叹息里裹着的,不再是单纯的迷茫,更添了几分沉甸甸的、难以言说的压力。
李婉晴抱着几卷需要归位的兽皮卷,步履无声地靠近。她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带着一丝见到熟人般欣喜的浅笑:“青月师姐,又在用功?”
李青月回过神,见是她,眸中惯有的那层薄冰似乎融化了些许,唇角勉强牵起一个弧度:“婉晴师妹。”她的目光落在李婉晴怀中的卷轴上,“总是见你忙碌。”
“分内之事,不敢懈怠。”李婉晴将卷轴轻轻放在一旁空着的桌面上,动作流畅自然,仿佛只是随口一问,“师姐这次看的《人间风物考》,可比《百族志异》有趣些?”
李青月沉默了一下,指尖在光滑的桌面上画着无意义的圈,低声道:“人间瘴疠之地,多毒虫诡木,生存已是艰难……相比之下,黑齿部重诺,山魈守序,倒显得纯粹许多。”她顿了顿,声音更轻,“世间之事,并非只有眼前这一种模样,一种……被人安排好的轨迹。”
最后几个字,她几乎含在嘴里,但李婉晴高达20点的感知属性让她清晰地捕捉到了那份对“安排”的质疑与潜藏的不甘。权谋属性(145)瞬间启动,大脑如同精密的仪器开始分析:她在反抗什么?是师门的期望,还是那所谓的“命格”?
李婉晴没有接话,只是走到李青月对面坐下,从素色的衣袖中取出一个比之前那个略大、绣工也更精巧几分的香囊,递了过去,语气温和自然:“对了,师姐,苏师妹前日又配了些宁神香料,我瞧着比之前的更好,便多做了一个。想着师姐近日劳心,或许能用得上。”
香囊散发着更浓郁的清苦药香,其中似乎还混杂着一丝极淡的、若有若无的草木腥气,闻之令人精神一凛。
李青月看着那枚香囊,没有立刻去接。她的目光在李婉晴坦然的面容和香囊之间徘徊了一瞬。上次那枚香囊的效果,她亲身验证过,确实能让她纷乱的心绪宁静片刻。而这一枚,似乎……更不寻常。
“苏师妹……是药圃那位苏小柔?”李青月忽然问了一句,看似随意。
“正是。”李婉晴心中微凛,面上笑容不变,“苏师妹于草药一道颇有天赋,人也沉静乖巧。”她巧妙地将关注点引向苏小柔的个人特质,而非香囊本身。
李青月点了点头,伸出纤长的手指,拿起香囊。这一次,她没有立刻收起,而是放在鼻尖深深嗅了一下。那清苦与草木腥气混合的味道钻入鼻腔,竟让她因近日隐隐听闻的“魔气扰人”传闻而有些紧绷的神经,奇异地松弛了一瞬。这感觉,比上次更明显。
“……代我多谢苏师妹。”她将香囊紧紧握在手心,抬起眼,看向李婉晴,眼神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复杂,也更深沉,“婉晴师妹,你……还有你身边的那几位,似乎都……与众不同。”这句话,她第三次说出口,却比前两次包含了更多的探究,甚至是一丝极淡的、连她自己都未察觉的希冀。
来了。更深入的试探。李婉晴心跳平稳如常,145点的权谋让她瞬间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脸上却适时地浮现出一丝被夸赞后的羞涩,以及恰到好处的困惑:“师姐谬赞了。弟子们资质鲁钝,不过是各司其职,尽力做好本分罢了。苏师妹痴迷草药,赵师兄勤于巡守,林师兄埋首书海,沈师兄……交际广阔些。至于我,更是庸碌,唯手熟尔。”她将团队成员的特点轻描淡写地点出,归结于“本分”和“个人兴趣”,将自己和团队都定位在“恪尽职守的普通弟子”层面,完美避开了“与众不同”可能引发的深究。
这番看似自谦,实则滴水不漏的回答,似乎让李青月心中的某个结松动了一些。她眼底的审视渐渐化为一种更深沉的、混杂着感激与孤寂的情绪。她微微倾身,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种压抑已久的倾诉欲:“做好本分……有时也是一种奢望。在这净云门,能让人感到片刻安宁的,太少了。有时候,我真希望自己从未有过什么特殊,不必背负那些……看不见,却沉重如山的东西。”她的话语里,透露出对自身处境清晰的认知与深深的疲惫,那“沉重如山”的东西,无疑指向了压在她命运之上的枷锁。
李婉晴心中一动,知道关系已然突破到了一个更危险的深度。她没有追问那“东西”具体为何,那会显得急切而富有目的性。她只是适时地流露出理解和共情,轻声回应,引用了李青月之前提过的一句话:“师姐,弟子还记得您说过,‘船到桥头自然直’。或许……前路并非只有一条,也并非全然黯淡。”她没有给出任何承诺,只是提供了一丝微弱的光亮和坚定的陪伴姿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