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寅时,金陵城尚笼罩在浓重的夜色里,城门却悄然洞开。毛骧率领的三百锦衣卫身着粗布麻衣,赶着满载货物的马车先行而出,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沉闷的声响。紧接着,陆压身披玄甲,骑着高头大马,带领五百白虎营死士紧随其后,他们的盔甲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如同一条黑色的钢铁洪流。
与此同时,长江北岸,韩世忠的水师战船早已隐蔽在芦苇荡中。数十艘蒙冲战船整齐排列,帆布收起,船桨入水无声,只等一声令下,便可如离弦之箭般冲出。韩世忠站在主舰甲板上,目光如炬,望着对岸的方向,时不时握紧腰间的佩刀。
在冀州,刘备亲自将马群交付给江东使者。八千匹战马在广袤的原野上奔腾嘶鸣,扬起漫天尘土。毛骧等人接过缰绳,不敢有丝毫耽搁,即刻启程南下。为了掩人耳目,马队特意选择了一条偏僻的山路,沿着泰山南麓行进。
然而,他们的行踪还是引起了各方势力的注意。当马队行至兖州边境时,远处的山坡上突然出现了大批黑影。毛骧瞳孔骤缩,举起千里镜观察,只见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渊正率领数千骑兵,呈扇形将马队包围。
来得好快!毛骧低声咒骂一句,随即冷静下来。他迅速点燃事先准备好的狼烟,滚滚浓烟冲天而起。陆压在后方看到信号,立刻挥动手中令旗,白虎营死士们迅速列阵,长枪如林,严阵以待。
夏侯渊骑着战马,缓缓靠近,大声喊道:毛骧,识相的就留下战马,饶你们一条生路!
毛骧冷笑一声:夏侯渊,你以为这点人马就能拦住我们?话音未落,双方已展开激战。喊杀声、马嘶声、兵器碰撞声响彻山谷。白虎营死士们训练有素,在陆压的带领下,组成密集的方阵,一次次打退曹军的冲锋。
与此同时,在长江北岸,韩世忠收到狼烟信号后,立即下令水师出击。战船驶出芦苇荡,在江面上排成一字长蛇阵,向兖州方向疾驰而去。韩世忠站在船头,大声指挥:加快速度!务必要在马队撑不住之前赶到!
战场上,毛骧率领的锦衣卫利用地形,与曹军展开周旋。他们擅长暗杀和突袭,不时从暗处射出冷箭,给曹军造成不小的伤亡。但夏侯渊毕竟经验丰富,很快调整战术,集中兵力攻击白虎营的正面防线。
陆压挥舞着长剑,身先士卒,在敌阵中左冲右突。他的玄甲早已被鲜血染红,周围堆满了曹军的尸体。然而,曹军人数众多,白虎营渐渐陷入苦战。
就在这危急时刻,远处传来了战船的号角声。韩世忠率领的水师终于赶到!一艘艘战船靠岸,水师将士们手持盾牌和长刀,如潮水般冲向曹军。夏侯渊见势不妙,知道再打下去占不到便宜,只好下令撤军。
经过这场恶战,马队虽然损失了一些人马,但八千匹战马大部分得以保全。毛骧、陆压和韩世忠三人会合后,不敢停留,继续日夜兼程南下。一路上,他们又遭遇了几波小股劫匪和探子的骚扰,但都被锦衣卫和白虎营轻松解决。
终于,在历经千辛万苦后,马队抵达了长江北岸。望着对岸的金陵城,毛骧等人长舒一口气。韩世忠早已准备好渡船,将马群分批运过江去。当最后一匹战马踏上江东的土地时,所有人都忍不住欢呼起来。
消息传到金陵城书房,朱元璋大喜过望。他望着堂下众人,哈哈大笑道:八千战马安然归来,我江东铁骑指日可成!毛骧、陆压、韩世忠,此次护马有功,重重有赏!
姚广孝轻抚胡须,说道:主公,马已到手,接下来该全力训练骑兵,同时密切关注北方局势,等待时机。
朱元璋点点头,目光坚定地望向北方:传令下去,丹阳、历阳马场即刻开始大规模训练。待骑兵练成,便是我江东挥师北上,逐鹿中原之时!
书房内,众人齐声领命,烛火映照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斗志与期待。
丹阳马场的晨雾尚未散尽,朱棣已身披锁子甲立于校场高台,手中玄铁马鞭重重挥下,惊得场中战马齐声嘶鸣。袁彬裹着藏青色布袍疾步而来,怀中抱着厚厚一摞骑兵训练细则,羊皮纸边缘被汗水浸出深色痕迹。
燕王殿下,首批千名骑兵已集结完毕!袁彬话音未落,校场便传来铁甲碰撞声——三千营左营将士手持骑枪,在晨光中列成蜿蜒长阵。朱棣眯起眼睛扫视队列,突然纵马冲向阵前,玄色披风卷着沙砾扑向排头士卒。
握枪姿势松散如老妪纺线!朱棣马鞭抽在士卒护腕上,乌桓马冲锋时速十丈,这般握枪,未及交锋便要脱手!他翻身下马,夺过士卒长枪,枪杆在掌心灵活转动,看仔细了,拇指扣住枪缨,虎口抵住枪杆,冲锋时枪尖与眉齐平!
袁彬快步上前,将竹简展开:殿下,按《胡马策》所述,骑兵训练需先练人马默契。卑职已命人在马厩旁设绊马索,每日让士卒给战马梳毛时,穿插矮桩绕行练习。他指向校场角落,二十匹三河马正被套着缰绳,在木桩间缓缓腾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