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字字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闻仲、黄飞虎,你们听好了!我家陛下朱元璋,心怀天下,志在让百姓安居乐业。如今帝辛已死,这无道的统治已然终结,你们继续抵抗,不过是徒增伤亡,又有何益?投降吧,陛下定会宽宏大量,接纳你们,往后一同为天下太平出力!”
黄飞虎握着长枪的手紧了又紧,指节泛白。他抬眼望向天空,仿佛透过这硝烟弥漫的大殿,看到了天下苍生。多年来,他跟随帝辛,虽为臣子尽忠,却也目睹了无数因战争和暴政而受苦的百姓。如今,帝辛已死,自己若还一味抵抗,是否真的是在坚守忠义,还是在固执地延续这无谓的战火?想到这里,他转头看向黄天化和黄天祥,儿子们同样满是疲惫与迷茫的眼神,让他心中一痛。
黄天化喘着粗气,低声道:“父亲,司徒先生所言在理,帝辛已去,我们……”黄天祥也微微点头,眼中的决然之色已被犹豫取代。黄飞虎长叹一声,他知道,自己心中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此时,闻仲仍在疯狂抵抗,他的雌雄鞭所到之处,士兵们纷纷避让。但他的动作已明显迟缓,身上的伤口不断渗出血来,将他的衣衫染得通红。朱八戒、陆文龙等人也都杀红了眼,却又被闻仲的悍勇所震撼,一时难以将他拿下。
徐达见状,心急如焚,再次喊道:“闻仲!你看看这大殿之内,死伤无数,你难道非要让这血腥继续?陛下朱元璋有雄才大略,定能开创太平盛世,你若归降,不失为良臣名将,流芳百世!”
闻仲脚步一顿,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这些年辅佐帝辛的点点滴滴,有辉煌,也有无数的悔恨。如今,这一切都随着帝辛的死去而消散。他望向黄飞虎,见黄飞虎正望着自己,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就在这时,孔宣终于抵挡不住陆文龙的攻势,被陆文龙一枪刺中肩膀,他闷哼一声,单膝跪地。陆文龙见状,立刻用长枪抵住孔宣的咽喉,高声道:“孔宣,你已败了,投降吧!”
大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过来,闻仲看着孔宣,又看看四周如潮水般的敌军,心中最后的防线轰然崩塌。他缓缓放下雌雄鞭,脸上满是疲惫与落寞:“罢了罢了……”
黄飞虎见此,也终于做出了决定,他将长枪扔在地上,单膝跪地:“我黄飞虎,愿降。”黄天化和黄天祥见状,也跟着跪地。
徐达见此情景,心中大喜,连忙上前扶起黄飞虎:“黄将军深明大义,日后我等定当齐心协力,为陛下效命,造福百姓!”
随着黄飞虎和闻仲的投降,剩下的五帝王、崇侯虎、左阳等人也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这场惊心动魄的皇宫之战,终于落下帷幕 。
徐达扶起黄飞虎后,转身看向闻仲,脸上带着敬重与诚恳,说道:“闻太师,您的忠义和勇猛我等皆敬佩不已。如今您能放下武器,实乃明智之举。陛下朱元璋爱才如命,日后定不会亏待您。”
闻仲抬起头,目光扫过四周,看着那些因这场战争而倒下的士兵,心中五味杂陈,缓缓说道:“徐将军,今日我虽投降,但我闻仲只盼新君真能如你所说,以天下百姓为念。”
徐达郑重地点点头:“太师放心,陛下登基以来,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一心只为百姓谋福祉。往后日子,太师自会看到。”
陆逊和鲁肃押着妲己走上前,陆逊拱手道:“徐将军,这妲己如何处置?”徐达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厌恶,说道:“此女祸国殃民,先押入大牢,等候陛下定夺。”
此时,朱棣也来到大殿,看着眼前投降的众人,心中感慨万千。他对徐达说道:“徐将军,这场战事终是落下帷幕,接下来如何安排这些降将,还需从长计议。”
徐达沉思片刻,说道:“王爷,依我看,先将他们安置在营中,好生款待,待陛下旨意传来,再做定夺。”朱棣点头表示赞同。
随后,徐达命人打扫战场,救治伤员。士兵们忙碌起来,大殿内的硝烟渐渐散去。黄飞虎、闻仲等人被带往大营,一路上,他们看着交趾郡城内的百姓,心中满是愧疚。曾经,他们为帝辛而战,却给这些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回到大营后,徐达设宴款待黄飞虎、闻仲等人。宴会上,众人虽有些拘谨,但徐达的热情与真诚,渐渐让气氛变得融洽起来。徐达举起酒杯,说道:“今日,我们能化干戈为玉帛,实乃幸事。往后,我们同为陛下效力,定要让天下太平,百姓富足。”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几日后,朱元璋的旨意传来。旨意中,朱元璋赦免了所有降将的罪行,对黄飞虎、闻仲等有能力之人,还委以重任。黄飞虎被任命为一方守将,负责守护边疆,保境安民;闻仲则被调入京城,辅佐朝政,为朝廷出谋划策。
得到旨意后,黄飞虎和闻仲等人感激涕零,当即表示会尽心尽力,为朱元璋效命。从此,他们带着各自的使命,踏上了新的征程。而徐达、朱棣等人,也继续为巩固大明江山,四处奔波。交趾郡在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后,渐渐恢复了生机,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