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府邸内,气氛凝重如铅。嬴政负手而立,目光冷峻地盯着面前的军报,刘备出兵的消息令他深感不安。这天下局势,本就如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刘备这一步棋,打破了嬴政苦心维持的微妙平衡。
“蒙骜听令!”嬴政沉声道,声音在空旷的大厅中回荡。
一位白发老将大步出列,单膝跪地,朗声道:“末将在!”
“孤命你为元帅,领兵十五万,攻打青州东莱城,徐徐蚕食青州,挫一挫扬坚的锐气!”嬴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末将领命!”蒙骜领命,声音坚定有力。
嬴政接着道:“蒙恬、韩良为副帅,辅佐蒙骜。东皇太一、单雄信、钟山(祖龙)、孟奔、魏文通、饕餮为大将,务必全力以赴。徐庶、张宾为军师,出谋划策,不得有误!”
众人齐声应诺,声震屋瓦。
大军浩浩荡荡,向着青州东莱城进发。一路上,军旗招展,刀枪如林,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蒙骜骑在高头大马上,神色冷峻,目光不时扫过身旁的将领和身后的军队。
“军师,你对此次东莱城之战有何看法?”蒙骜转头问向徐庶。
徐庶轻抚胡须,沉思片刻道:“东莱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我军士气正盛,且兵多将广,只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定能攻克。不过,杨坚想必也料到我军会攻打东莱,定会有所防备,不可掉以轻心。”
一旁的张宾也点头道:“徐军师所言极是。我军可先在东莱城八十里外安营扎寨,一方面观察城内动静,另一方面休整军队,养精蓄锐。”
蒙骜微微颔首:“就依二位军师所言。传令下去,大军在前方八十里处安营!”
大军抵达东莱城八十里外,迅速安营扎寨。营帐连绵数里,宛如一座临时的城池。蒙骜命士兵们挖掘壕沟,设置鹿角,加强营寨防御。
此时,东莱城内,气氛同样紧张。守将得知嬴政大军压境,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嬴政派来十五万大军,还有蒙骜这等名将,我们该如何应对?”守将忧心忡忡地问道。
一位偏将起身道:“将军,我军虽兵力不及敌军,但东莱城城墙坚固,粮草充足,足以坚守。我们可紧闭城门,据城死守,等待援军。”
“可若援军迟迟不到,我军粮草耗尽又当如何?”另一位将领提出担忧。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却始终没有一个万全之策。
东莱城外,蒙骜与众将正在商议攻城之策。
“明日,我军先派先锋部队前去叫阵,试探敌军虚实。”蒙骜说道。
单雄信上前请战:“元帅,末将愿为先锋!”
蒙骜点头应允:“好,单将军勇猛过人,此去定要小心。若敌军坚守不出,切不可强行攻城。”
“末将明白!”单雄信领命退下。
夜幕降临,东莱城内外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大战,一触即发。
青州北海府邸内,气氛紧张压抑。杨坚身着一袭黑袍,神色凝重地站在厅中。这时,一名士兵匆忙闯入,单膝跪地,急切禀报道:“主公,大事不好!刘备正率大军攻打平昌郡,嬴政也挥军直逼东莱郡!”
杨坚剑眉紧蹙,目光如炬,沉思片刻。一旁的杨素面露忧色,急忙问道:“主公如何是好?东西两线同时告急,我军兵力分散,恐怕难以兼顾啊!”
杨坚缓缓踱步,突然停下,沉声道:“嬴政善用奇兵,刘备麾下名将众多,不可小觑。”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先派快马传令,让驻守平昌郡的扬林坚守城池,消耗刘备兵力;再命韩擒虎率领精锐骑兵,绕道突袭嬴政后方,打乱其部署。”
杨素微微点头,旋即又道:“只是如此一来,我青州兵力空虚,若其他势力趁机来袭,该如何应对?”杨坚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在青州周边多设疑兵,营造大军驻守的假象。同时,加快招募新兵,加紧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布置完一切,杨坚望着远方,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此番应对能化解眼前危机,守护这一方土地。
在风云变幻的战场上,军令如山。只见黄埔嵩身披战甲,威风凛凛地立于帅旗之下,他神情坚毅,目光如炬,散发着元帅的威严。一旁的杨素羽扇纶巾,神色从容,尽显军师的睿智沉稳。力牧与九灵元圣身姿矫健,带着八万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奔赴平昌郡。八万将士步伐整齐,士气高昂,军旗猎猎作响,似要将敌人的恐惧彻底碾碎。
而另一边,“杨坚”同样毫不逊色。杨戬英姿飒爽,天眼闪烁着神秘光芒,仿佛能洞悉一切阴谋诡计;鱼俱罗手持利刃,虎背熊腰,浑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杀气;高颎谋略过人,目光中透着沉稳与果敢。“扬坚”骑在高头大马上,振臂高呼,带领着这三位得力战将,向着东方疾驰而去。马蹄扬起阵阵尘土,队伍犹如一条钢铁洪流,一往无前。众人心中都怀着坚定信念,要在各自的战场上披荆斩棘,为这场大战带来胜利的曙光,让敌军见识到他们不可战胜的力量与决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