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第四次第一人包拯统包拯力88,智力99,政治101
第二人萧瑀统御88,武力67,智力99,政治104
唐朝初期有位重要大臣叫萧瑀,他提倡政治清廉简单,反对过分奢华,对国家财政和经济增长有很大帮助。
第三人魏元忠统御77,武力56,智力97,政治101
唐朝中期有位重要大臣叫魏元忠,他提倡宽容的政策,反对用严厉的刑罚,这样帮助唐朝保持了社会安宁,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恭喜宿主获得萧瑀统御88,武力67,智力99,政治104植入身份为仰慕投靠宿主的人才
最后一次召唤第一人乐城郡公刘仁轨统御102,武力88,智力96,政治88,
第二人张须陀?统御90,武力104,智力99,政治88,
第三人我一人镇天下:赵镇:武力109,统帅100,智力95,政治58(武器:三尖两刃刀)
恭喜宿主获得一人镇天下:赵镇:武力109,统帅100,智力95,政治58(武器:三尖两刃刀)
杨滔喊道:牛逼,在那风云涌动的第十日,杨滔身着一袭玄色华服,神色冷峻又带着几分志得意满,开始为登基称帝建国龙夏国做最后的准备。
宫殿内外张灯结彩,大红的绸缎随风飘舞,彰显着即将到来的盛大。工匠们日夜赶工,将那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龙椅精心雕琢,金色的龙纹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似要腾飞而起。
杨滔踱步于宫殿之中,目光扫过每一处布置,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他看着臣工们忙碌的身影,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登上皇位,接受万民朝拜的盛景。
祭台上,摆放着丰盛的祭品,香烟袅袅升腾,弥漫在空气中,增添了几分庄重神秘的气息。乐师们调试着乐器,悠扬的音律回荡在宫殿的每一个角落,似在奏响王朝崛起的序曲。
而宫外,百姓们虽不知详情,但也被这热闹的氛围感染。有人猜测着即将发生的大事,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杨滔站在宫殿高处,望向远方,心中豪情万丈。他坚信,在自己的统治下,龙夏国必将繁荣昌盛,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此刻,万事俱备,只待登基大典的到来,他将以皇帝之姿,开启龙夏国的新篇章。
长安城中,金鼓齐鸣,万民齐聚。巍峨的宫阙前,红毯铺地,直通高耸的登基台。杨滔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神色庄重,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他身姿挺拔,龙袍随风猎猎作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鼓点上。两旁的仪仗队整齐肃穆,手中的旌旗在风中招展,彰显着皇家的威严。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洒在杨滔身上,为他镀上一层神圣的光辉。
终于,杨滔踏上登基台,俯瞰着台下黑压压的臣民。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他缓缓转身,面向金碧辉煌的宫殿,面向万里山河。在史官的记录下、群臣的朝拜声中,杨滔正式登基称帝。
随着诏书昭告天下,长安城内一片欢腾。鞭炮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新帝杨滔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心中已然勾勒出一幅宏伟的治国蓝图。他深知,从这一刻起,天下的兴衰、万民的福祉都肩负在他一人身上。他暗暗发誓,定要开创一个盛世,让这龙夏山河在他的统治下更加繁荣昌盛。
登基之后,各方诸侯的使者纷纷呈上贺礼。其中北境诸侯的使者献上一颗巨大的夜明珠,此珠圆润晶莹,在殿内散发着柔和的光晕,众人皆惊叹不已。杨滔却只是淡淡一笑,道:“朕看重的并非宝物,而是诸位忠心。”
这时,江东诸侯的使者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明,吾主特命小臣带来百名巧匠,愿为龙夏国修建水利工程,以助农业兴盛。”杨滔大喜,重赏了江东诸侯使者。
然而,西陲诸侯的使者却迟迟未曾动作。杨滔眉头微皱,看向他问道:“你家主公可有贺礼?”那使者不急不缓地开口:“陛下,吾主献上良马千匹,并愿与陛下共治西部疆土,保龙夏国土安稳。”杨滔沉思片刻后道:“西部疆土自是朕之领土,不过你家主公心意朕收下了,马匹朕也笑纳。”处理完诸侯之事,杨滔便召集众臣商议国策,决心先从农业改革做起,发展民生,向着盛世的目标稳步前行。
在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帝王高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威严而又睿智,扫视着殿下群臣。
只见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今朝堂初定,需倚重贤能。管仲,智略超群、治国有方,朕封你为丞相,望你协理朝政,匡扶社稷。”管仲神情庄重,跪地谢恩,眼神中满是担当。
“王守仁,文能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朕命你为兵部尚书,掌管天下军事,保我山河安稳。”王守仁身姿挺拔,抱拳领命,气势不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