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段
夜,仿佛因着心事的重负而变得格外漫长。
彦宸那番关于“人生机会”的言语,仿佛一声沉闷的巨响在她心底轰然炸开,那强烈的震波久久激荡,让她的整个世界都随之嗡鸣不息。每一个字,都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洞察与魄力,重重地砸在张甯的心坎上,让她感觉自己过去十几年所构建的认知体系,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摇晃与重塑。她就那样呆呆地坐着,目光有些失焦地落在摊开在腿上的那本厚厚的集邮册上——那一片片耀眼的“中国红”,那一只只栩栩如生的“金猴”,此刻在她眼中,不再仅仅是令人咋舌的财富符号,更像是彦宸讲述的那个惊心动魄的“投资故事”中最具分量的注脚,是少年隐忍、智慧与勇气的无声见证。
世界,仿佛在这一刻,被彦宸轻轻巧巧地掀开了一个她从未想象过的、光怪陆离却又充满致命吸引力的角落。
当彦宸那句“明天,先带你去见识一下真正的‘战场’。亲眼看看,可能比我说再多都管用”的话音,在那个被旧书和邮票册环绕的小小阳台上落下时,张甯感觉浑身的血液似乎都被点燃了起来。那个瞬间,她脑海中没有“补习日”或“非补习日”的概念,也没有去思考周三这个日子的特殊性,只是几乎是凭借一种本能,轻轻地、却又无比清晰地点了点头。
那个点头像一个轻柔却执拗的音符,在昨夜纷乱的思绪渐渐沉静后,此刻张甯躺在自己那用布帘隔出的小小天地里,依旧能在心底听到它带来的、带着期待的回响。
彦宸,那个曾经在她眼中时不时冒傻气、需要人狠狠踩两脚的“劣徒”,此刻在她心中的形象,早已被彻底颠覆和重塑。他不再仅仅是那个需要她费心费力去辅导功课的同班同学,更像是一位手持火炬的引路人,用他超越年龄的智慧和魄力,照亮了她眼前一条迥异于过往的道路。
“真正的‘战场’吗?”张甯在心里默默地咀嚼着这几个字,一股莫名的、夹杂着紧张与兴奋的复杂情绪,像细密的电流般窜过四肢百骸。她知道,彦宸的这个邀请,不仅仅是去看一看那些花花绿绿的邮票如何被炒卖,更深层的含义,或许是他愿意将自己隐秘世界的一角,向她全然敞开。
这份邀请,更像舞会上衣冠楚楚的少年向她伸出的共舞的邀约,并非仅仅是共享一曲华尔兹的片刻欢愉,而是低声询问她,是否愿意与他一同,踏着命运的节拍,旋转着进入人生那更广阔、也更不可预知的舞台,共同演绎一段属于他们的独特旋律。
她翻了个身,脸颊贴着微凉的枕席,试图驱散因思绪翻涌而带来的燥热。明天……她要去赴一个不寻常的约。这个念头,让她心底某个角落,悄然生出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细察的、小小的雀跃。
夜色终于在漫长的等待与纷乱的思绪中渐渐褪去,窗外透进来的天光,带着晨曦特有的清冽与柔和。
张甯几乎是伴着第一缕晨光醒来的,或者说,她根本就没怎么睡踏实。脑子里反复回放着昨夜回忆中的片段,以及彦宸那句掷地有声的邀请。
她轻手轻脚地起床,洗漱完毕,走到厨房,麻利地准备早餐。许是昨晚那番关于彦宸试卷的“洞察”之后,母亲今天看向她的眼神,似乎比往日更多了几分意味深长。
吃早饭的时候,张甯几次想开口,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平日里去彦宸家补习,那是“名正言顺”的,班主任的安排,母亲也早已习惯。可今天,是周三,并非他们约定的补习时间。她该如何解释这次“计划外”的出行呢?
她捏着筷子,心不在焉地拨弄着碗里的稀饭,感受着自己脸颊一点点升温。那种感觉,有点像小学时想要找借口逃掉一次并不重要的随堂测验,既期盼着老师能网开一面,又担心自己的小伎俩会被一眼看穿。
终于,在母亲将最后一口粥咽下,放下碗筷的那一刻,张甯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深吸一口气,声音却还是有些底气不足,带着一丝她自己都能察觉到的忸怩:“妈……我……我今天,还要…还要去同学家一趟。”
母亲正准备收拾碗筷的手微微顿了一下,抬起头,目光落在女儿那张略显不自然的脸上,眼底似乎掠过一丝了然的浅笑,却并没有立刻追问缘由。她只是平静地“嗯”了一声,等着张甯的下文。
母亲的平静,反而让张甯更加有些手足无措。她急忙解释道,语速比平时快了几分:“不……不是去补习!是……是他昨天说,想……想带我去一个地方,就是……就是那种卖邮票的市场,叫什么……邮市。”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一些,但脸颊却不受控制地越来越烫,“他说,带我去……去见识一下,看看……看看那些,我从来没接触过的东西,就当是……是开阔眼界。”说到最后,她的声音已经细若蚊蚋,头也微微低了下去,不敢去看母亲的眼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