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星期四。
天色阴沉,铅灰色的云层压得很低,将整座小城都笼罩在一种湿冷而凝重的氛围里。寒风从窗户的缝隙里,不知疲倦地挤进来,带着一股刀子般的锐气,让整个教室都像是浸在一个巨大的冰窖中。
空气中,混合着粉笔灰、旧书页和不知谁偷偷带进来的、肉包子的味道。这是高二清晨自习课独有的、单调而又令人昏昏欲睡的催眠曲。
张甯已经做完了两篇英语阅读理解,此刻正低着头,用一支极细的自动铅笔,在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数学练习册上,安静地推演着一道复杂的解析几何题。她的坐姿永远像一株挺拔的雪松,仿佛外界的一切嘈杂与寒冷,都无法侵扰她那片专注而宁静的内在宇宙。
她的同桌,彦宸,则显得有些心神不宁。
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用各种小动作去骚扰张甯,或是趴在桌上补觉。他只是挺直了背,耳朵微微侧着,像一只警惕的猎犬,全神贯注地,捕捉着空气中任何一丝细微的响动。他的目光,时不时地,会投向墙角那个蒙着一层灰尘的、老旧的广播喇叭。
两天前,联合国规定的、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已经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那晚,在送张甯回家的路上,他们最后一次在那张已经不复存在的“信息星图”的无形框架下,进行了最终推演。
张甯当时只是仰头看着那片没有星辰、只有城市灯光染出的、浑浊的夜空,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讨论明天的天气。“我又不懂打仗的事,只有你们男孩子才那么关心怎么打。”
“那你猜猜谁会打赢总行吧?”彦宸急忙追问,像是急于寻求最后的确认。
张甯背着手,随口答道:“美国吧?毕竟那么多国家一起打一个国家。”
“我看也是。”彦宸立刻点头,像是找到了知音,兴致勃勃地补充道,“双拳难敌四手。春秋的时候,齐桓公就是纠集了一帮诸侯小弟,在召陵开大会,兵锋直指楚国。那阵仗,直接就逼得另一个大国楚国低头,承认了齐国的老大地位。这叫‘尊王攘夷’,本质上就是用绝对的实力,来维护自己认可的秩序。”
看着他一说起历史就滔滔不绝、两眼放光的样子,张甯不由得会心一笑,没有再说话。
而此刻,彦宸等的,就是那场“召陵之会”的最终号角。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转眼就到了七点半。墙角的广播喇叭,突然发出了一阵“滋啦滋啦”的电流杂音,像一个沉睡许久的老人,在艰难地清着喉咙。整个昏昏欲睡的教室,像是被这突兀的声音按下了暂停键,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抬起了头。
下一秒,一个沉稳而严肃的男声,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从喇叭里传了出来,瞬间击穿了教室里那层凝滞的空气: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下面插播一条重要新闻……据外电报道,美国东部时间1月16日晚7时,北京时间今天上午7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大规模空袭,巴格达等地响起激烈的爆炸声和防空炮火声。海湾战争,正式爆发……”
教室里,依旧是一片死寂。大部分同学茫然地抬起头,似乎没听懂“伊拉克”和“沙漠风暴”意味着什么,随即又兴致缺缺地低下了头,对他们来说,这远不如一道解不出的数学题来得真实。他们面面相觑,窃窃私语,但这骚动很快就平息了下去,大部分人又重新低下了头,仿佛那只是一段与己无关的、莫名其妙的插曲。
然而,对彦宸来说,这声音,不啻于天启。
“打起来了!打起来了!”他猛地转过身,一把抓住张甯的手臂,激动地摇晃着,那双眼睛里燃烧着一种近乎于狂热的火焰,“宁哥!开始了!是今天!就是今天!”
那份激动,不是源于对战争的嗜血渴望,而是一种更纯粹的、近乎于“见证历史”的战栗。那是他们两人,在客厅的天花板下,用无数个日夜的剪报、图钉和丝线,构建的那个庞大、复杂的“信息星图”,在此刻,终于与真实的世界,发生了最猛烈的、决定性的碰撞。
张甯被他摇得笔都差点飞出去。她皱了皱眉,用另一只手,稳稳地按住了自己的练习册,然后抬起眼,静静地看着他那张因过度兴奋而涨红的脸。
他此刻的样子,像极了一只在马戏团里、因为完美地完成了一个高难度动作,而上蹿下跳、迫不及待地向驯兽师讨要奖赏的猴子。那眼神里明晃晃地写着:“快看我!快看我!快给我扔个花生米!”
“知道了,知道了,打起来了。”张甯压低了声音,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的安抚,像是在哄一个过于亢奋的孩子,“怎么,你这么喜欢打仗吗?”
“不是!”彦宸立刻压低声音反驳,但那份兴奋却丝毫未减,像一锅快要沸腾的水,即使关了火,也依旧在“咕嘟咕嘟”地冒着泡。“这跟喜不喜欢没关系!宁哥,这是我们推演出来的结果啊!那张星图!石油美元!我们说的那些,都发生了!难道……难道你不兴奋吗?这是我们的成果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