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的自习课,夕阳的余晖尚未完全褪去,却已带上了一丝秋日的萧索。教室里的空气原本还因周末的临近而有些浮动,这种近乎凝滞的平静,被一阵突兀的脚步声打破。
班主任抱着一叠薄薄的白色纸张走了进来,平日里总是带着几分笑意的脸上,此刻却没什么多余的表情,只是那眼神在教室里扫过时,似乎比往常多了几分审视的意味。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径直走到讲台前,将那叠纸“啪”地一声放在了讲桌上。声音不大,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同学们,安静一下。”他的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原本有些窃窃私语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他扬了扬手中的纸,“这是学校下发的《文理分科志愿征询表》。大家也知道,文理分科是你们高中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关系到你们未来的学习方向和高考科目。学校要求,本着对你们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填写。表格发下去之后,原则上是要带回家,和父母充分商量、沟通之后,再做决定。下周一早上收齐。”
话音刚落,原本安静的教室里,此刻便如同一阵突如其来的风,骤然穿过一片原本寂静的小树林,枝叶间瞬间被搅动起无数细密的、簌簌的声响,那交织的议论与不安,久久回荡,难以平息。尽管大家对这一天的到来早有预料,但当这张薄薄的、却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的表格真的要发到手上时,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和迷茫,还是迅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表格从第一排开始,一张张向后传递。纸张摩擦的沙沙声,像秋蚕食叶,细碎却又清晰地钻入每个人的耳朵。拿到表格的学生,大多都小心翼翼地将其平铺在桌面上,目光复杂地审视着那几个简单的选项:“文科”、“理科”。寥寥数字,却像一道无形的楚河汉界,将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划分出截然不同的方向。
彦宸拿到那张印着油墨香气的表格,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拿起笔,目光迅速锁定在“理科”那个选项上,手腕一沉便要划下那决定性的一勾。暑假里和张甯无数次“试探”与“确认”之后,他早就认定了这条路——不是因为理科有多么光明的“钱”途,也不是因为他对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实验有多么浓厚的兴趣,仅仅是因为,这条路上,有她。
“等等!”一只微凉的手忽然从旁伸过来,轻轻按住了他的表格,也凝固住了他即将落下的笔尖。
彦宸转过头,看见张甯正微微蹙着秀眉看着他,眼神里带着一丝不赞同:“彦宸,班主任刚才说了,这个是要拿回去和父母商量确认的。你这么快就填,是不是太草率了?”
彦宸挑了挑眉,脸上露出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甚至带着他惯有的、一丝不易察觉的戏谑:“我的人生道路,难道还需要别人来帮我指点方向吗?我未来的每一个脚印,难道要别人来替我规划蓝图?最终的结果,难道也要别人来替我负责吗?”他顿了顿,目光直视着张甯,语气带着一丝他特有的、挑战般的反问,“再说了,宁哥,你的这张表格,也会拿回家和父母‘充分商量’、‘沟通之后’才填吗?”
张甯被他这突如其来、又似乎意有所指的反问,问得微微一滞。她那只按在彦宸表格上的手,指尖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缓缓收了回去。
彦宸这句话,像一根细长的针,精准而又轻巧地刺中了她内心深处某个柔软而隐秘的角落。她的家,那个名义上的家……母亲常年病弱,连照顾自己都有些吃力,平日里与她交流最多的,除了叮嘱她注意身体、好好学习之外,便是长长短短的叹息。至于那个所谓的“父亲”,
对她而言,不过是一个偶尔出现在饭桌上、沉默寡言的“路人甲”,他的意见,何曾对她的人生轨迹产生过丝毫影响?“商量”?“沟通”?这些词汇,对她而言,遥远得像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她的未来,从很早以前开始,就只能由她自己来决定,也必须由她自己来负责。
一丝几不可闻的叹息,从张甯的唇边溢出。她不再看彦宸,默默地拿起自己的那张《文理分科志愿征询表》,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她拿起笔,在“姓名”一栏,一笔一划,认真地写下了“张甯”两个字。然后,她的笔尖没有丝毫犹豫,在“理科”那个选项后的方框里,干脆利落地画上了一个清晰的“√”。
做完这一切,她将表格轻轻推到课桌的一角,仿佛完成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彦宸看着她这一连串的动作,嘴角的笑意慢慢敛去,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只是抿了抿唇,也拿起自己的表格,在“理科”选项上,重重地打上了勾。他的动作,带着一种追随的坚定,也带着一丝少年人特有的、不容置疑的决绝。
在彦宸和张甯几乎同时落笔的那一刻,他们身边的世界,却依旧被巨大的不确定性包裹着。这份看似简单的表格,对大多数十六七岁的少年少女而言,无异于一道横亘在青春旷野上的分水岭,迫使他们在风景尚不清晰的彼岸,提前做出一个关于方向的重大抉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