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那座边陲小镇已有数日,林风的身影在皑皑白雪中犹如一粒微尘,却又带着磐石般的坚定。
他并未急于直奔那凶名在外的永夜峡谷。蚀灵教的阴影如同附骨之疽,潜藏在未知的黑暗里,而峡谷本身的环境也绝非善地。充分的准备,尤其是恢复与提升至关重要的丹药储备,是生存和达成目标的基础。同时,凌霜此前提及的“百草秘境”与“乙木符令”,也在他心中萦绕不去。甲木之灵,乃是五行之精其一。
历经数日跋涉,穿越被冰雪永恒覆盖的荒原与巍峨山脉,一片极其壮观的景象豁然闯入视野。
北域第一大城——“寒渊城”,并非建于平地,而是巍然屹立在一片巨大得望不到边际的冰川之上!这座万年不化的玄冰巨岩,被大神通者削凿打磨,依着天然的险峻地势,构筑起一座寒光闪烁、气势磅礴的冰晶之城。城墙高耸,仿佛与周遭的冰川融为一体,在稀薄而清冷的日光下,折射出令人目眩的七彩晕芒。城中建筑多以巨大的冰砖或耐寒的黑石垒砌,屋檐下挂着晶莹的冰凌,不时有修士驾驭各色遁光起起落落,划破这片极寒之地的寂静。
越是靠近,越能感受到它的宏伟与喧嚣。冰冷的空气并未阻挡人气的汇聚,反而因为修士们的存在而显得灼热几分。城门口人流如织,各种穿着打扮的修士进进出出,气息强弱不一,但普遍比林风之前经过的地域要强上不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冰雪清冷、灵材异香、以及淡淡兽腥的独特气息,那是强大修真文明聚集地特有的味道。
缴纳入城费用后,林风步入这座冰川雄城。脚下是打磨得光可鉴人的冰道,两旁店铺林立,招牌幌子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售卖灵材、丹药、法器、兽骨的店铺比比皆是,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强大的神念隐晦地扫过街道,那是维持城池秩序的力量。
林风稍作打听,便得知了一个令他感兴趣的消息——城中近日正巧有一场由北域本土丹师联盟举办的小型交流会。这正是他所需的,既能补充丹药,或许也能探听到一些关于百草秘境或乙木符令的蛛丝马迹。
交流会的地点位于城内一处宽敞的“暖阁”之中。这暖阁与外界冰天雪地截然不同,踏入其内,一股温润暖意夹杂着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令人精神一振。阁内显然布置了高明的恒温阵法,地面铺着厚实的暖玉砖,四周壁炉中燃烧着某种耐燃的香木,烟气袅袅,沁人心脾。
参与其中的丹师已有数十人,多数是北域本土人士,修为从开灵境到元灵境不等。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神情专注地低声交流炼丹心得与疑难,或矜持地展示自己新近炼成的丹药,引来围观者的品评。气氛算不上极度热烈,却自有一股严谨而专注的学术氛围流淌。
林风悄然收敛自身气息,将修为维持在元灵初期左右,化名“木风”,以一位游历至此的散修丹师身份融入其中。他选了一个不甚起眼的角落,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安静地听着那些或高明或浅显的讨论。偶尔,他的视线会落在那些被展示的丹药上。
在其眼眸深处,一抹极淡、几乎无法察觉的金银微芒一闪而逝——九霄惊蛰瞳悄然运转。在他的视野里,那些圆润丹药的表象渐渐褪去,其内蕴含的药材成分、炼制时的火候把控、药力融合的均匀度,乃至最细微的瑕疵与不谐之处,都如同掌上观纹,清晰无比地呈现出来。许多被其他丹师交口称赞的“精品”,在他眼中却是漏洞百出,徒有其表。
很快,他的注意力被大厅中央几位须发皆白、显然威望颇高的老丹师吸引。他们正围绕一种龙眼大小、通体赤红却隐有冰纹的丹药争论不休,气氛有些凝重。周围不少年轻丹师都恭敬地围听着,不敢插嘴。
“不对,不对!赤阳草的分量老夫反复验证,已是典籍记载的最佳配比,为何每次与雪晶花药液相融时,总会产生剧烈冲突,导致成丹率骤降,即便成丹,药效也差强人意?”一位面色红润的老者捶着手心,眉头紧锁。
旁边一位老妪沉吟道:“莫非是寒渊深水提纯不够,蕴含的地脉寒气干扰了平衡?老身每次提纯都已是极致。”
“或许问题出在淬火时机?”另一位瘦高丹师捻着胡须,“雪晶花性极寒,赤阳草性极烈,两者交融的刹那,对淬火的要求定然苛刻无比,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几人各执一词,却都似乎未能切中要害。这种名为“暖血丹”的丹药,是北域修士常用以抵御酷寒、促进气血运行的必备丹药,但其炼制难点显然困扰了本地丹师许久。
林风在一旁静静听了片刻,已然通过九霄惊蛰瞳将几位老者试验时残留在丹炉和空气中的药力轨迹分析透彻。他忽然缓步上前,声音平静如水,打破了争论的僵局:“或许,问题并非全然在主材分量、辅料提纯或是淬火时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