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华夏国学智慧 > 第67章 谤闲忙辨

华夏国学智慧 第67章 谤闲忙辨

作者:allanliuqi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6 01:23:34

造谤者足音如急雨,穿廊绕户,昼夜不歇;受谤者却静如古潭,波澜不起,惟见天光云影徘徊。这动静之间的悬殊,竟成就了世间最富意味的对照——造谣者以尘泥为业,谤言为刀,终日在自设的迷宫中奔突;受谤者以天地为庐,清风洗耳,反在喧嚣中修得了澄明境界。

造谤者的忙碌,就如同蜘蛛编织千丝万缕的网一般。他们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将虚伪当作利刃,把虚假当作毒药,全力以赴地去抹黑他人的清白。

回顾历史,庞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为了陷害孙膑,日夜不停地设计陷阱,用尽各种手段,可谓是机关算尽。然而,最终他却在马陵道上遭受惨败,身败名裂。这种所谓的“忙碌”,其实只是内心陷入泥潭的徒劳挣扎,是灵魂在阴暗缝隙中辗转反侧、难以安宁的表现。

谤言就像毒草一样,种植它的人必然会先弄脏自己的双手。那些企图诋毁他人的人,最终也会自食恶果,就如同飞蛾扑火一般,看似振翅高飞,实则是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受谤者之“闲”,恰似那鹤立于寒汀之上,悠然自得,稳如泰山。

想当年,白居易因被诬陷“伤名教”而被贬至江州,这本是人生的一大挫折,但他却并未因此而消沉。相反,他在浔阳江头,悠然地聆听着琵琶的清音,那美妙的乐声仿佛穿透了他的灵魂,让他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于是,他挥笔写下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千古绝唱,这句诗不仅是对自己境遇的感慨,更是对世间所有受谤者的慰藉。

再看柳宗元,他遭人谗言而被贬至永州,远离京城,身处偏远之地。然而,他并未被这困境所束缚,反而在潇水之畔,静静地观赏着游鱼。那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柳宗元凝视着它们,心中渐渐感悟到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真意。这种心境,就如同那深潭一般,无论外界如何投石入水,都只能激起几圈涟漪,而深潭本身,始终保持着澄澈如初的状态。

这种“闲”,并非是一种麻木不仁,而是一种对毁誉的深刻洞察和超越。受谤者们深知,外界的毁誉不过是一时的风浪,而内心的平静和坚守才是永恒的。他们就像那砥柱一般,稳稳地立在风浪之中,不为所动。

造谤者之忙,是自困于名缰利锁的奔命;受谤者之闲,是挣脱荣辱枷锁后的心灵自在。二者境界之别,恰如庄周笔下“大知闲闲,小知间间”的云泥之判。当嵇康在刑场索琴奏《广陵散》,广陵绝响清越入云之际,所有构陷的毒刺皆化飞灰——那一刻,造谤者的奔忙显得何其渺小,而受谤者的从容又是何等磅礴!

谤言如朝露,虽暂蔽草叶之光华,却经不起真火的片刻照临。造谤者愈是营营碌碌,愈见其精神之枯索;受谤者愈是晏然自处,愈显其魂魄之丰盈。时间终将证明:一切污浊的唾沫,不过是润泽青史的微尘;而所有喧嚣的毁谤,终会在岁月长河中沉淀为沉默的基石。

喜欢华夏国学智慧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华夏国学智慧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