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华夏国学智慧 > 第268章 心在尘寰自超然

华夏国学智慧 第268章 心在尘寰自超然

作者:allanliuqi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6 01:23:34

古人常常将远离尘世、超凡脱俗视为出世的途径,认为只有斩断尘缘、摆脱世俗的束缚才能证悟大道;甚至还有人将心如死灰、万念俱寂视为觉悟的阶梯,认为只有熄灭**之火才能达到内心的澄明。然而,他们却不知道那句“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的箴言,所揭示的才是真正的智慧——只有在人间烟火中,才能看到莲花处处盛开。

逃避尘世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超脱。即使是像陶渊明这样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形象闻名于世的人,也无法完全掩盖他内心深处“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叹息。他的归隐之路,实际上是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和碰壁后的一种退缩。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暂时被掩埋在尘埃之中,虽然依旧闪耀着光芒,但却失去了展现其真正价值的机会。

如果说避世能够让人获得永恒的澄澈,那么为何陶渊明笔下那令人向往的桃花源,终究只是一个存在于梦中的楼阁呢?这个理想的世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烟雾一般飘散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存在过。这说明了即使是在想象中,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活也难以持久。

这种孤立的隐逸,就如同无根的浮萍一般,虽然看似自由自在,但却缺乏根基和支撑。它无法承载生命的丰满和重量,因为生命需要与外界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才能真正展现其意义和价值。

真正明悟的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济世洪流中历经千锤百炼而成。孔子一生奔波,栖栖遑遑,周游列国,虽身处困厄颠沛之境,却愈发坚定其“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仁者襟怀。他的学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他的思想在磨砺中越发深邃。

苏东坡的一生更是充满坎坷,仕途不顺,屡遭贬谪,颠沛流离。然而,他并未因此沉沦,反而在黄州垦荒、惠州修桥、儋州兴学等实践中,展现出其旷达的境界。在瘴疠之地,他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苦难,通过躬行实践,让自己的心境愈发通透光亮。

正是这样的涉世经历,让他们的心在磨砺中愈发清晰明悟。就如同利剑在磨石上砥砺,锋芒愈锐,他们的心也在济世洪流的冲刷下,去除杂质,展现出最纯粹的光芒。

进而深入探讨,所谓的“了心”之功,并不意味着要将**视为可怕的洪水猛兽,然后徒劳地去扑灭它。正如禅宗的智慧话语所说:“烦恼即菩提”,**又何尝不是生命之河中汹涌奔腾的浪花呢?关键在于如何引导这股水流,使其不至于泛滥成灾,反而能够滋润心田。

弘一法师李叔同,早年也曾是风度翩翩的浊世佳公子,但他的修行深度却是在红尘的种种色彩中体悟而来的。他最终所坚守的戒律,并非是一味的枯燥和死寂,而是让那激荡的生命之流回归到清澈的河床之中,从而升华为一种更为浩荡而清澈的慈悲。真正的觉悟并非是像枯木死灰一般毫无生气,而是如同秋日的天空一样高远明净,能够容纳万物却又不沾染丝毫尘埃。

《菜根谭》有言:“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人间从来不是需要逃离的牢笼,而是我们唯一可安顿灵魂的庙宇。真正的觉悟者,既不困于避世之孤冷,亦不溺于**之迷障,而是将每一刻人间烟火都化作滋养心莲的淤泥。从此处出发,方知那看似平凡的尘寰深处,自有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朗照——我们何须他求?

喜欢华夏国学智慧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华夏国学智慧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